【采訪手記】雷鋒精神歷久而彌新 讓社會溫暖而美好
能夠同時采訪到三位“當代雷鋒”,對我而言是件非常榮幸的事情。剛開始準備這個采訪,完全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因為時間恰逢兩會,加上采訪“當代雷鋒”的媒體很多,能否成功,不敢確定。
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采訪邀請發出后,很快得到了“雷鋒們”的回復,采訪過程也是非常的愉快和順利。在采訪郭明義老師時,他正在從鞍山趕往沈陽機場的高速路上,因為路上信號不好,電話時斷時續,但郭明義老師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撥過電話進行了采訪。采訪中,我們聊到了他的微博,我跟他半開玩笑說:“我也是您微博的粉絲,但是您沒給我回粉?!闭f到這兒,他有點不好意思,對我說:“信息有點多,有時看不過來?!彪m然如此,郭明義每天還是堅持發微博,絕對算得上是個“微博達人”,他經常會利用微博發布一些求助信息以及又有哪些志愿者加入到了他們的學雷鋒團隊中。他告訴我,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借助微博粉絲的力量,把愛心一直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學雷鋒的行列中。采訪快結束時,我跟他開玩笑:“郭老師,還穿著您那身工作服???怎么也不換身好看點的衣服?!彼呛且粯?,用他那帶有東北味的普通話說:“看樣子,你還是不了解我啊,我都穿了幾十年啦,習慣啦,舒服。你讓我穿別的,感覺全身還動活不了啦!”
3月2日晚上十點,孫茂芳老人更新了自己的微博:“今日,在第11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會議上,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當代雷鋒’稱號,倍感激動,但是我想到要把榮譽當成激勵我前進的動力,不能把榮譽當成終點,不能當成休止符,在以后弘揚雷鋒精神過程中前進,前進,繼續前進……”我和孫茂芳老人算是“老相識”,我們不僅在微博上互粉,我還主持過幾次他的學雷鋒訪談。多次采訪孫老,我有個深刻的體會,雖然孫老今年已經70多了,但是對于如何學雷鋒,他總是有新想法、新思路。這次,他就給我介紹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五子圓夢”。何謂五子圓夢?就是用好‘腦子’、擺正‘位子’、正確對待‘票子’、看清‘面子’、培養好‘孩子’來圓‘雷鋒夢’、‘中國夢’。所謂用好‘腦子’,就是要不斷學習,光講大話不學習成為不了‘雷鋒’;擺正‘位子’,就是要當好官,不能以權謀私,退休了,更要為人民服務,不能犯官僚主義的錯誤;正確對待‘票子’,就是不要被錢所用,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看清‘面子’從兩個方面來說,對待違法亂紀分子不要給面子,平時生活要艱苦樸素,不要怕丟面子;最后一點就是培養好“孩子”,說到這兒,孫老語重心長的說:“前段時間中央召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會議中提到要關注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在社會中,我們作為長輩要幫助青少年,給他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使他們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在家里對待自己的孩子,要身體力行,給孩子做好榜樣?!?/p>
莊仕華院長是我最后一位采訪對象,我和他曾經在2011年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中見過。時隔多年,我依然能夠回想起他那爽朗的笑容和親切的聲音。電話撥通后,我又聽到了那熟悉的聲音。跟他說明意圖后,他開玩笑對我說:“采訪時我說的不好,還請小胡指正啊?!闭f完,我們都哈哈樂了起來,我們的交流就在這樣的一個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著。我問他:“當代社會我們該如何學雷鋒?具體體現在哪?”他說:“我覺得學雷鋒最重要的就是干好本職,像雷鋒那樣,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高標準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像我是一名醫生,是學醫學專業的。我學雷鋒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醫術,提升服務質量,把病人的病看好,讓病人感到溫暖。如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耕不好,如何去幫別人干田里的活呢?!?/p>
對三位“當代雷鋒”的采訪結束了,但是在我腦海里一直想著一個問題,“我們天天都在說雷鋒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雷鋒精神?”我查閱了許多的資料,不同的時代對雷鋒精神有著不同的詮釋。但是通過這次采訪后,我更傾向于將雷鋒精神理解為是一種理想、一種信念。這種理想和信念將郭明義、莊仕華、孫茂芳以及成千上萬素不相識的人連接到了一起,他們秉持著同樣的意念和精神,憑著同樣的熱血,奉獻他人,燃燒自己,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溫暖而美好。(中國文明網 胡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