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志士日記披露清末“高考”:一場考足12小時
發表時間:2012-06-07   來源:長江日報

“抗戰”時期朱峙三和夫人劉夢閑合影。胡香生供圖

朱峙三1904年參加武昌府試的考卷。(胡香生供圖)

 

  今天(7日)是一年一度的“高考”首日,6日,78歲的退休教師李遵厚向記者披露了辛亥志士朱峙三的日記,其中記載了他1903年至1906年博取“秀才”功名、進入“兩湖書院”的艱辛之路,也充分顯示了100多年前清末湖北學子“童子試”制度嚴格、淘汰率極高的真實狀況。

  據了解,朱峙三一生經歷中國近現代社會的巨大變革,解放后任省政府參事。他從7歲開始直至1967年去世,60多年日記不輟,留下的1104冊近萬頁日記手稿彌足珍貴,由其后人保存至今。李遵厚不僅與朱峙三之子有同窗之誼,其父李威還與朱峙三同為辛亥志士,兩家世交,關系密切。這使得李遵厚有機會了解和接觸到這些日記內容,并對日記中所記錄的作者親歷清末科考的內容產生興趣,進行了研究和解讀。

  李先生告訴記者,從日記內容來看,清末的科舉考試分為縣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h試也稱童子試,童子試又分縣試、府試、院試3個級別,共要考12場,其中縣試5場,考點設在縣衙所在地;府試和院試考點則設在州府府衙所在地,分別考4場和3場,最終中榜者為“秀才”,考試非常嚴格,淘汰率極高。中了“秀才”后,才有資格參加在省城舉行的“鄉試”,中榜者為“舉人”?!芭e人”晉京參加全國“會試”及“殿試”,及第者分別為“進士”和“翰林”,前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

  “清末科舉考試與今天的高考概念不同,科考實際上相當于今天的招考公務員考試。而‘童子試’只是一種預選,鄉試、會試、殿試才是正式的科舉考試。從性質和意義來說,‘童子試’更接近今天的高考?!崩钭窈裾f,朱峙三在日記中記載了他從1903年至1904年兩次應試“童子試”,歷盡艱辛,最終奪得“秀才”功名的全過程。1905年,在中國實行了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取消。兩年內,朱峙三又先后參加了兩次學堂考試,得以進入由張之洞創辦的兩湖師范學堂,與革命者黃興同窗,后成為宣傳革命思想的著名辛亥報人,武昌首義后他曾任軍政府書記官。

  6日,朱峙三先生之子胡香生展示了其父當年參加“童子試”的“武昌縣文童朱文鼎元”“武昌府甲辰歲考試卷”??季韮热轂橹螄氛?,卷首還留有“起處一矢破的”“持論”“通次明簡”“繪畫尤醒目”等評語。同時,他還提供了珍藏的父親日記手稿原件照片。

  據悉,朱峙三日記手稿的全文影印本已于辛亥百年之際,由中國國家圖書出版社出版,全套書共分18冊,成為研究中國的近代史料佳作和珍貴文獻。(蔣太旭)

  【清末“高考”回放】

  李遵厚介紹說,童子試還只是科舉進學開端,依據其日記記載,其程序儀式繁瑣,清規戒律甚多,女子和“下九流”沒有考試權。每位考生還需要“稟?!?,其保人要具有社會地位的賢達之人。朱峙三參加的這屆縣考頭場應試者達1500人,5場下來淘汰了1300人。五月府試和六月院試皆在武昌舉行。府試時武昌童生3000余人??紩r也較長,早4時到晚8時半,全場超過12個小時。朱峙三從鄂城縣搭船到黃州,轉小火輪到漢口,再過江抵武昌,折騰一整天才到考場附近,然后找客棧住下來備考。

  朱峙三在日記中記錄了他初次參加府試和院試的情況:“五月十一日晚早寢,終睡不著。雞初鳴,店主王嫗呼予等起吃飯,加菜及肉元等,魚菜共八碗,名為進場飯。隨排燈進場,天未明出題牌在公堂掛起來矣。予等所坐號舍低,并漏雨,天氣轉寒。下午四時回寓吃飯……”“六月十四、十五日:今日準備進正場。武昌童生三千人,點名畢,天已大明……予文成在下午三時,五時寫畢,出場……”

  此次“童子試”經過12場考試,朱峙三未能上榜。六月十九日的日記則表達了他的失落情緒:“早起,搭小輪回縣。船名江東,予等笑曰:此真無面見江東者也。船上盡是落第考生,相與嘆息而已?!?/p>

  府試進“前十”,院試三回合 二度沖擊始中“秀才”

  日記還記載,朱峙三在備考期間,還要承受家庭貧困負債、娶妻失子多層苦楚。為了8口之家的生計,他還在寒溪小學兼職多門課程貼補家用。超負荷的“勤工儉學”,甚至導致他后來在兩湖書院畢業時咳血的后果。李遵厚說:“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朱峙三再次參加童子試,獲得成功?!?/p>

  從日記中可知,這一年春夏秋三季,朱峙三一直為科舉忙碌:二月他參加縣試4場考試,首場為3200名士子中,朱獲83名;二場在800人,朱獲52名;三場在400人中,朱成績欠佳。這次總成績,在3200余人中,朱峙三名列100名。五月府試,在省城武昌舉行,4場考試,朱頭場名列8名,二場列42名,三場列15名,四場列9名。這次朱獲得前10名,獲“院士稱號,進學有把握矣”。

  六月武昌院試,在三千考生中,朱峙三經過正場、二場、復試的角逐,最終學院發榜,朱峙三中榜,“已進學矣”!終于艱難地取得“秀才”的資格,多年寒窗苦讀,總算初見成效。(蔣太旭)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盧 陽
分享到: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