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年就有“癌”:中國古代皇帝卻少患癌癥
發表時間:2011-11-14   來源:中新網

  記得上世紀,曾讀到一些報章所刊登,或是張貼在路上的包醫或專醫頸疬的廣告,售賣秘方外敷藥物或服用草藥。真正發生在鼻咽的病灶卻被忽視了,結果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傳統醫學的文獻,也沒有鼻咽癌這個醫學名詞,可見對這種惡性腫瘤的認識有限,結果誤了大事。

  有時候,癌癥原發病灶的病征不很明顯,或是被誤解忽略,待癌腫擴散到其他器官后,明顯的癥狀出現時才“驚醒”病人和醫者。例如,有人出現行動不靈,四肢無力,頭痛等癥狀,以為是中風、風邪,才發現是肺癌已經轉移到腦部。查問之下,病人可能有過幾次咯血,但是以為是“熱氣”而不以為意。正如鼻咽癌,病人也許對有過鼻衄或耳鳴等癥狀,也當作“熱氣”,把頸疬當作“風邪焮結”或“風熱毒氣”積聚成核等,結果癌細胞侵入骨骼或肺部,為時已晚。

  再說,內臟癌腫如胰、肝、結腸、卵巢等,當病勢加深,腹部會因蔓延而有腹水鼓脹,病征才明顯出現?,F代醫學是以直接的診斷方法如造影、內窺鏡、活組織細胞檢驗、細胞組織學診斷確定是癌癥,然后觀察癌細胞的類型,作出臨床病期分類,才施于相應的治療。診斷是不通過間接方法來確定的。

  明英宗的“石水病”

  有記載說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鎮(1427-1464)得了石水病,也有說是腳氣病,真正死因是難以考究。不過,個人認為,腳氣病的可能性比較低。

  這位曾兩度登上帝位,因為好大喜功,受到宦官王振慫恿,叫皇上御駕親征,討伐蒙古瓦剌部,提高自己在朝廷威望,結果不聽大臣勸諫,1449年在土木堡一役,兵敗被瓦剌胡人俘虜,讓弟弟朱祁鈺(1428-1457)登上皇位,是為景泰帝代宗。后來英宗被釋,幽居在南宮。接著景泰病重,經過一場政變,英宗才重登帝位,這就是歷史上的“南宮復辟”或“奪門之變”。

  傳統醫籍如《內經》描述石水病病人“腹大如箕,腹大如甕”,其實是現代醫學的腹水。腹水癥不是一種具體的病患,只是嚴重的臨床征狀。腹水的原因很多,鑒別診斷有肝臟硬化,甚至是心臟、腎臟病等等。就算是癌癥,那么癌腫病灶就可能是肝、胰腺、卵巢、大腸癌癥等,診斷出有腹水,并不意味正確診出病理!

  如果明英宗是患上石水病,那么他究竟患的是什么???如果是癌癥,處在500多年前的醫學水平,很難準確作出診斷。

  溥儀患上膀胱癌

  不過,能夠真正確實是因癌癥而死的中國皇帝,應該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統愛新覺羅?溥儀,這位娃娃皇帝在位3年,1911辛亥革命滿清王朝被推翻后,經過“改造”后,成為一介平民。

  據知,早在1962年中,溥儀和李淑賢結婚后的兩個星期,就出現尿血的癥狀。傳統醫師診斷他有“膀胱熱”,開了一些藥給他,也沒有作進一步檢驗。

  兩年后,當時的總理周恩來得知溥儀有尿血,要求有關部門對溥儀進行全面身體檢查,才發現溥儀患上膀胱癌,動了切除手術后的幾個月,腫瘤已經蔓延至左腎,多次動過手術,也不見好轉,又再轉移到另外的腎臟,后來因腎功能衰竭死去。溥儀死于腎癌,死后廟號為恭宗,謚號愍皇帝,遜帝。骨灰安放在清西陵。(何乃強)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胡楊
分享到: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