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保護與利用,群眾才會支持 在文物保護中,很容易出現保護有余而利用不足的情況,光圈起保護,卻砸了當地百姓的飯碗。曾經有當地農民說過,盜墓的“驚險刺激”我們沒興趣,但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來致富。 怎么能達到“共贏”才是陵墓群持續保護的重點。條例在保護與利用發展問題上,就注重了“兩翼齊飛”。 目前,邙山陵墓群范圍內已有古代藝術博物館、古代壁畫館和正在建設的曹休大將軍博物館對文物進行保護和展示。同時,按照公園化、生態化的保護和利用思路,洛陽完成了大面積的陵墓群綠化工程。 劉德勝表示,邙山陵墓群保護利用可借鑒西安大唐宮遺址建設經驗,對邙山陵墓群建設高規格的帝陵公園。據悉,洛陽對有條件的陵墓遺址將建立陵墓公園,首批將以孟津縣北魏孝文帝長陵遺址、大漢冢東漢帝陵陵園遺址以及偃師市唐恭陵遺址為試點單位,條件成熟后再逐步推開。 條例中還鼓勵當地利用邙山陵墓群拍攝電影、電視以及舉辦大型活動等。但是拍攝方、舉辦方應當依法履行報批手續,并接受文物管理部門的“全程監控”。 “保護與利用就像天平的兩邊,我們會盡全力保持平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方位保護,也只有這樣才能讓群眾支持我們保護?!眲⒌聞僬f。(記者 曲昌榮) 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葉春:人防是前提 技防是保障 中國是古墓葬富集的地區,雖然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打擊力度,但是盜掘古墓葬的犯罪活動依然屢禁不止,有些古墓葬甚至已經是第二輪第三輪盜挖。每年仍有大批文物走私到國外,有些國外博物館收購的新文物,一看就知道是從古墓葬中盜掘出來的。 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葉春在接受采訪時強調,集中嚴厲打擊盜掘古墓葬等文物犯罪一直是國家文物局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古墓葬保護問題上,文物部門也面臨自身的短板,除了人員緊缺,文物巡查、監測裝備的落后也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另一方面,文物市場的紅火、文物價格的節節攀升,客觀上也刺激了一些文物犯罪分子不惜以坐牢和生命的代價鋌而走險。 據公安部統計,2010年全國共立各類文物犯罪案件973起,其中盜掘古墓葬案件451起。 堅持預防為主、打防結合,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綜合安全防范體系,是葉春給出的破解之道。其中,人防是前提,技防是保障。 內蒙古在提升技防水平上下了大功夫。由于內蒙古地域遼闊,案發地點偏遠,當公安、文物部門人員感到現場時,犯罪分子早已逃逸。內蒙古文物局引進了高科技監控報警設備,并在文物遺址上建立了小型文物監測站,由監測員全天候運用電子設備監控文物遺址,發現盜墓和破壞情況立即向草原刑警110報告,此舉迅速扭轉了內蒙古野外文物保護不力的局面。 “地波探測盜掘古墓葬報警系統”是中國第一套地波探測盜掘古墓葬報警系統。它能分辨盜墓者使用洛陽鏟和爆破時產生的震波,以此報警。它最早安裝于陜西省順陵。 此外,文化部剛剛頒布的《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規定,鄉鎮文化站的職責包括協助開展文物宣傳保護工作。全國3萬余個鄉鎮文化站就成了文物保護的潛在力量。(記者 楊雪梅 來源:光明日報)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走進歷史深處——《周代禮樂文明實證》評介
已是最后一篇
-
走進歷史深處——《周代禮樂文明實證》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