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 9月12日,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在京聯合舉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系列報告會第六場報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作《實現中國夢 基礎在“三農”》的專題報告。 問:如何理解農業現代化在實現中國夢歷史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四化”同步發展??梢哉f,中國夢的核心是實現國家現代化,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的過程就是中國夢實現的歷史進程。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直接關系國計民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關鍵和支撐,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和前提。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已取得長足進步。但是必須看到,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還遠遠滯后于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四化”之中農業現代化是短板、是弱項。如果把“四化”比作一匹駿馬的四條腿,現在三條腿長,一條腿短,而且這條腿還是后腿。因此,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迫切的還是要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實現“四化”協調發展,四輪驅動。讓十幾億中國人吃飽吃好、吃得安全放心,讓億萬農民同步進入小康、過上富裕體面有尊嚴的生活,把農村建設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這三個方面是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著力解決的三個突出問題,也可以說是我們推進“三農”發展的三個夢想。 問:近年來,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國農業生產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糧食產量由1949年的2000多億斤,不斷邁上新臺階,2012年達11791億斤,增長近5倍。60多年來,在人口由5億增長到13億的情況下,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由200公斤增加到400多公斤,2012年達到435公斤。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魚等農產品穩定發展,油料、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和水產品等產量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自2006年起,我國不再接受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糧食援助,而且我國還逐步成為重要的糧食援助捐贈國。我國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們用行動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問題。這些成就,是在我國人口大幅增加、耕地大量減少、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國際市場競爭壓力日益加大的情況下取得的,表明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實有了質的飛越。 問:當前,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還面臨哪些困難? 答: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主要有“四大矛盾”。 一是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與資源供給硬性約束之間的矛盾。近年來,人口總量每年增加700多萬、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萬,由于人口數量增加和結構變化,全國每年大體增加糧食需求200億斤、肉類80萬噸。此外,農產品用途的拓展也拉動了需求增長。在國際上,石油價格高企刺激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直接擴大了玉米、油料、糖料等作物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資源環境對農業發展的約束持續加劇。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水缺的國家,人均一畝三分地,人均耕地、淡水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每年還要減少耕地600-700萬畝,農業用水緊缺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二是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與結構性緊缺的矛盾。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主要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轉變為總量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跨越。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產品供求關系開始向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轉變,部分品種需要進口彌補缺口。2004年起,我國農產品貿易由順差變為逆差。2012年逆差達到492億美元,其中谷物凈進口約1400萬噸,大豆進口5839萬噸,食用植物油進口960萬噸。進口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消費持續、剛性增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消費迅速增加,這就導致玉米等飼料用糧的需求大幅增長。食用油消費快速增長帶來大豆進口激增。我國8億人口時,人均消費食用油只有2公斤,現在13.5億人口,人均消費增長到19公斤。 三是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的矛盾。這是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我國農業日益顯現“高成本”特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農業土地租金不斷上漲,過去忽略不計的人工成本因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而快速提高。同時,農產品跨區域流通量增大、運距拉長,物流成本普遍增加。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而農產品價格卻不能同步上漲,導致農業比較效益不斷下降。據抽樣調查,2012年夏收小麥、早稻和夏收油菜籽每畝純收益分別只有152元、321元和55元。農民說,“辛辛苦苦種一畝田,不如外出打兩天工”。 四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與農業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的矛盾。農村勞動力走了兩億多人,還留下兩億多,雖然總量仍有富余,但農業勞動力素質明顯下降,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狀況日益嚴重。據調查,許多地方留鄉務農的大都是婦女和五六十歲的老人,有人形象地稱之為“3860部隊”。同時,新生代農民工不愿務農、不會種地。今后“誰來種地”問題將日益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