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大良鎮中心小學,學生們在吃免費午餐(2011年11月9日攝)。柳州市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實施“貧困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免費午餐制度”。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以人為本理念彰顯,民生逐步保障和改善
?。叮箽q的馬養志,是甘肅天水長城電器工業公司退休工人,和老伴一起跟隨女兒住在北京。由于一次意外墜樓造成半身不遂,馬養志選擇到北京豐臺一家老人院養老。
老人說,自2003年退休以來,他的退休金從每月700多元漲到現在的2400多元。老伴兒退休前是公司子弟學校的高中教師,原先工資水平較低,現在每月能拿到3100元。
“我們老兩口現在日常生活有保障,看病住院有醫保報銷,也不拖累子女,生活很知足,也很快樂?!瘪R養志說。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政府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從持續擴大就業規模,到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從深入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到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也體現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施政行動中。
數字枯燥,卻最有說服力。
截至2011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84億人、4.73億人、1.43億人、1.77億人、1.39億人。一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初步形成。
教育和醫療問題,關系千家萬戶,既是熱點,更是難點。10年來,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實施,到醞釀多年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和深入推進,群眾“上學難”“看病難”問題從體制機制層面逐步解決。
?。保澳陙?,經濟發展越是困難的時候,黨和政府越是關注民生。2008年起,國際金融危機洶涌而至,在財政收入一度困難的背景下,我國民生投入不減反增,中央財政預算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比上年繼續大幅增長。
?。保澳陙?,越是困難群體,黨和政府越是給予關懷。從減免農業稅、發放農業補貼,到為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從連續7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到為農民工討薪乃至全國性的農民工權益保護行動,黨和政府的陽光一次次灑向困難群眾。
長期在京務工的東兆長泰投資集團勞務公司職工劉濤是億萬農民工的一員。他告訴記者,前幾年,在政府支持下,公司建起了“夫妻房”、“探親房”?!肮び褌兌紭穳牧?,有老婆的紛紛打電話催著來探親,沒老婆的,也都急著找起了對象?!?/p>
“這是以人為本的體現?!碧m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華林說,隨著各類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健全,公共服務均等化正在覆蓋所有人群,人們未來的生活會更加幸福美好。
“我是異地醫保,在北京看病報銷不太方便,報銷比例也希望進一步提高?!瘪R養志的愿望,也是無數人的共同心愿。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對此表示贊同。他說,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飛速進展,普惠性特征日益體現。然而,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應盡快從形式普惠走向實質公平。
- 上一篇:
-
基層變遷:不斷變樣的裴寨村
已是第一篇
-
基層變遷:不斷變樣的裴寨村
- 下一篇:
-
三條主線編織衛生改革發展惠民之網
已是最后一篇
-
三條主線編織衛生改革發展惠民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