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堅持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力度,不斷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
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歸根結底靠農民的積極性;調動億萬農民積極性,首要靠政策。從2004年起,中央連續9年發布指導“三農”工作的1號文件,分別從農民增收、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農業基礎、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統籌城鄉發展、水利、農業科技等9個方面進行戰略性部署,鞏固、完善和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著眼于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加大用于“三農”的支出,從2004年的2626億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超過1萬億元,加快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著眼于增強市場對農業資源配置的引導作用,全面放開糧食購銷,所有農產品流通納入市場化運行軌道,并對重要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著眼于調整國家、集體、農民的分配關系,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稅,全國農民每年減輕負擔1335億元,同時啟動農村綜合改革,對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進行財政獎補,逐步破除約束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著眼于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實行農業生產補貼,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大市大縣的扶持力度,2011年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四補貼”資金達1406億元,糧油、生豬等生產大縣財政獎勵補助達255億元。通過這些措施,構筑起了支持糧食和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政策框架,有力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科技人員支農興糧和廣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各級農業部門始終把落實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放在重要位置,強化政策宣傳,規范操作運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政策落實進度,加強項目監管和專項檢查,確保各項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基層、兌現到農戶。農業部從2010年起開展績效管理,把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等事關“三農”發展全局的工作作為核心指標,建立健全抓落實的長效機制。同時,選擇糧食生產等指標,對省級農業部門開展延伸績效評估。組織機關干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開展調研,推動政策落實,了解政策落實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創設和完善政策的措施建議,充分發揮政策的最大效應。
始終堅持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大力培養新型農民,不斷強化農業科技與人才支撐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出路在科技,關鍵在人才,依靠在農民。中央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和人才工作,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聚焦農業科技創新,突出強調農業科技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明確了農業科技的戰略地位,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礎管長遠的政策措施,這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各級農業部門積極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農業發展轉到主要依靠科技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培育了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新品種。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下大力氣在全國普遍健全完善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基本覆蓋所有農業縣、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覆蓋全部鄉鎮,推動基層農技在崗人員工資收入與基層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平均水平相銜接。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農業部成立國家農作物種子管理機構,修訂發布《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種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大規模開展高產創建,集成推廣小麥“一噴三防”、水稻大棚育秧、玉米地膜覆蓋、機械深松整地、病蟲害統防統治等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促進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狠抓科學防災和有效減災,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整建制試點,示范帶動了大面積均衡增產。加快農業人才培育尤其是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啟動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劃”,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性培訓,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結構不斷改善;以種養大戶、農機手、經紀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大學生村官等培訓為重點,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著力解決“將來誰來種地”的問題。
- 上一篇:
-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北京統籌協調破難題
已是第一篇
-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北京統籌協調破難題
- 下一篇:
-
湖南:科學發展譜寫富民強省新篇章
已是最后一篇
-
湖南:科學發展譜寫富民強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