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要“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的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是向全黨發出的動員令。文風問題從來就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更是黨風的集中反映;文風的好壞不僅決定文章的影響力、感召力,還直接反映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直接影響黨的執政效果。因此,文風建設始終是我們進行黨風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當前文風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改進措施 一個政黨的文風,是黨風的外在表現形式。我們黨在政治生活中,從來沒有把文風、學風、會風截然分開,而是倡導文風、黨風、政風、會風、學風的一致性,把保持自身優良思想、工作、學習、生活等作風,視為對國家、民族、社會的一種高度嚴肅的政治使命。 當前文風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僵化,缺乏溝通共鳴。常有一些講話、報告,思想滯后、觀念陳舊,感覺遲鈍、手法僵化,華而不實、缺少誠意。套新概念又無新內容,有“聲度”但缺深度,公文式語言盛行,程式化、生產線寫作流行,不出彩,不出新,不用心,不動情,照搬照抄,照葫蘆畫瓢。二是貪大求長,熱衷空談說教。不少文章、講話、報告洋洋灑灑數千言,“干”貨不多;有的講話游離主題、不著邊際;有些報告拖泥帶水、東拼西湊。一些領導喜歡長篇大論,總怕寫短了體現不了重視,講少了顯示不了水平,本來三五分鐘就可以講明白的事,非要滔滔不絕講上三五十分鐘。對此群眾編了段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領導來講話?!比枪偾还僬{,拒人千里之外。一些講話材料,官話、套話連篇,居高臨下,板著臉訓人;還有的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有的穿靴戴帽、老生常談,來自群眾、來自基層、來自生活的鮮活事例、生動語言少而又少,摘抄式、拼湊式、剪刀加糨糊式的文字材料泛濫成災。四是故弄玄虛,追求轟動效應。有些人喜歡照搬國外一些理論和概念,美其名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殊不知遠離中國國情,不接地氣。有些人無端發老爺脾氣,一動筆一開口就輕率批評人、指責人,以求轟動。 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四個缺少”: 一是缺少深刻的思想。思想深度決定文章深度,也決定著文風。不少干部平時不注重學習,缺少理論素養,缺少調查研究,不用心不善謀,游離于實際之外,講話寫文章自然了無新意、缺筋少骨、沒有生氣。二是缺少講真話的勇氣。講真話是求真務實的起碼要求,也是一個共產黨人的基本素質。為什么有些領導干部講不出明白話、講不出管用的話?缺乏講真話的勇氣是一個重要原因。但真話是客觀實際的真實反映,講真話也要有水平,亂講話不是講真話。真正有見解、有膽識,何愁講不出有思想、有新意的話?何愁寫不出有個人風格又能讓群眾喜聞樂見的文章?又何愁我們的文風不能有一個大的改進?三是缺少群眾觀念。文風問題緊連著黨員干部的作風問題,涉及對待人民群眾的情感問題。鄧小平在黨的八大上指出:“執政黨的地位,還很容易在共產黨員身上滋長著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有一些黨員,稍稍有點工作成績,就自以為了不起,就看不起別人,看不起群眾,看不起黨外人士,似乎當了共產黨員,就比非黨群眾高出一頭,有的人還喜歡以領導者自居,喜歡站在群眾之上發號施令,遇事不愿意同群眾商量,這實際上是一種狹隘的宗派主義傾向,也是一種最脫離群眾的危險傾向?!鄙钊肴罕?,向群眾學習,自然會擁有堅固的群眾基礎,體現在文風上是語言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自然受到歡迎;脫離群眾,遠離實際,與現實格格不入,體現在文風上,自然是語言干癟,自說自話,無人買賬。四是缺少黨性修養。文風問題反映著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一個有很好黨性修養的領導干部,其文風自然健康清新、言之有物;相反,一個黨性修養差、喜歡搞花架子的干部,在文風上自然是心氣浮躁、華而不實。文風體現出黨員干部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力,也折射出黨員干部自身的工作作風和行事風格。 改進文風必須拿出真招,見到實效。一是增強思想觀點,提倡鮮明文風。所謂鮮明,就是思想性要強,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觀點鮮明,態度明確。思想觀點是文章的靈魂。好的思想觀點只能來源于學習,來源于實踐,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群眾。二是堅持“三貼近”,提倡生動文風。所謂生動,就是講具體坦誠的話,講新鮮活潑的話,講群眾喜聞樂見的話。改進文風,就是要深入到群眾之中,學習群眾語言,善用群眾語言。三是力求“短實新”,提倡創新文風。所謂創新,就是開新篇、辟新途。要大膽實踐,倡導樸實明快的符合“短、實、新”特點的行文風格。四是提升黨性修養,提倡清新文風。所謂清新,就是講話、行文既有深厚的理論修養,又有鮮活的表現形式,文章內容深邃,表達輕快,不僅耐讀,而且易讀。提升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黨性修養,體現在文風上就是不說空話、套話;提升其道德品質修養,體現在文風上就是不說假話、大話;提升其聯系群眾的修養,體現在文風上就是不說官話、廢話;提升其科學知識的修養,體現在文風上就是不說經不起實踐檢驗和脫離實際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