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文化猜想:文化“走出去” 更應“走進去”
給原創以價值思考
早在上世紀80年代,馬逢國代表就開始到內地與電影工作者合作,制作紀錄片和其他電影作品。他說:“產業只是載體,如果只是從事中間的加工環節,沒有原創內容,沒有價值思考,那就僅僅是個數字,并不代表文化就繁榮起來了?!?/p>
“不同的文化需要交流才能求同存異?!庇嗦娬{,文化的“交流”、“對話”比“輸出”更貼切,走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展示我們的思維方式,展示我們認可的價值、我們的審美取向,我們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的。我們通過音樂藝術表達對世界經典的理解,同時也傳達對自己文化的熱愛。任何廣告式、渲染式、包裝式的“走出去”都是缺乏真誠的,也是沒有好效果的。
何星亮認為,既然是向世界推廣中國,應選擇將一些能夠代表我們精神價值高度的理想,比如“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海納百川”傳遞出去?!罢軐W社會科學的繁榮與文化的繁榮是正相關關系。因此,我們談推廣中國,先得把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搞好,對世界學術體系提供獨特的貢獻?!彼f。(記者 杜榕 余榮華 楊雪梅)
- 上一篇:
-
全國政協文藝界委員聯組討論 真心真言獻計文化建設
已是第一篇
-
全國政協文藝界委員聯組討論 真心真言獻計文化建設
- 下一篇:
責任編輯:王德偉
分享到: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