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 廖翊 雙瑞)像一粒粒種子,像一棵棵小苗,他們播種在這片土地上;帶著青澀和稚嫩,更帶著清新和朝氣,抽芽、破土、成長。 “80后”黨員干部,越來越多地出現于中國城鄉,以其“有激情”“敢創新”“能擔當”的精神特質,以“于無聲處見作為”的務實追求走向社會、起航人生,給黨員干部隊伍注入時代新風,日益受到公眾關注。 背負使命的青春之歌,因融入時代交響而動人! 奉獻,因為情懷 王姝今年28歲,2011年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后到深圳工作??赐觌娪啊兜谝粫洝泛?,她作出了人生的重要抉擇。 “優秀基層干部沈浩一心為民,選派到安徽鳳陽縣小崗村擔任第一書記期間,村民兩度集體摁手印將他留住,讓我感動落淚。我想,自己也應該為農村發展做點貢獻?!?/p> ?。玻埃保材辏乖?,王姝揮別深圳,來到贛南,在江西興國縣埠頭鄉楓林村任書記助理。她學講客家話,走家串戶拉家常,幫助村民做家務、干農活;買了輛電動車,騎行在鄉野山間,摸情況,聽建議,解民憂…… 由于楓林村外出打工者多,留下大量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她協助建起了居家養老服務站,發動志愿者上門為空巢老人送服務;組織留守婦女成立互助小組,倡導她們互幫互助;犧牲休息時間,每周六到留守兒童視頻室值班…… 細致、貼心的服務深得人心,并獲得群眾信任。而今,她擔任楓林村第一書記。 “王姝是楓林村自家的妹子!”村民們贊道。王姝說,這讓她感到幸福。 爬陡坡、過溜索、睡山洞……這是傈僳族兒子張曉東在西南邊陲留下的身影。 ?。玻稓q那年,張曉東放棄云南福貢縣財政局的工作,自愿申請到怒江大峽谷里的馬吉鄉馬吉米村任新農村指導員。 張曉東的父親是孤兒,50多年前流浪到馬吉米村,由于村民的收留活了下來?!拔覍@片土地充滿感恩的情懷?!睆垥詵|說。 由于惡劣的自然環境,2010年,馬吉米村村民人均現金收入不足600元。為改變窮困面貌,張曉東一干就是5年,最終帶領村民走上了養蜂蜜、種草果等特色種植養殖的道路,僅草果一項,2014年就為馬吉米村增收200多萬元。 “即使是條微不足道的小溪,我也會竭盡全力,滋潤流淌這片土地?!睆垥詵|這樣詮釋自己的付出。 在遙遠的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蔡程程的名字則像“鄰家女兒”一樣為人熟知。這個29歲的東北姑娘、清華大學碩士生,扎根大西北已經4年,現在是民勤縣委副書記。 初到民勤,縣里把農業農村事務分給蔡程程。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她,連農作物的品種都分不清,能不能管好?能不能和農民兄弟“打成一片”? “我年輕,只要肯跑愿學,一定能補上貼近農民這一課?!辈坛坛桃簧蠉?,馬不停蹄地跑遍全縣18個鄉鎮,白天下鄉調研處理工作,晚上加緊熟悉鄉鎮材料;為了解最真實的情況,她一次次走進老鄉家拉家?!?/p> “當初,我是帶著改變大西北面貌的信念來到這里的,希望自己能真正‘貼’近這片土地?!辈坛坛陶f。 和蔡程程一樣在城市長大的羅雅文,大學畢業后來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小高鎮,當起了大學生村官。 為了讓當地煙農學會科學種煙,小羅每天蹲在田地里拉線,每一株煙苗都按照嚴格的間距種好。到了收煙的季節,她每天坐在煙農家門外,幫忙分級……當“村官”第一年,她被曬得黝黑,看著留在城市里的同學發來的照片——穿著裙子,踩著高跟鞋,小羅卻說,腳踩泥土,貼近農民,比擁有美麗的外表更有意義。 一到種煙的季節,煙農們白天一身泥,晚上別說洗澡,喝水都困難,羅雅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四處打聽縣上的項目,終于爭取到農村飲水配套工程??粗詠硭殂榈貜墓艿览锪鞒?,鄉親們笑得合不攏嘴。2014年,羅雅文考上了公務員,可她依然選擇了小高鎮。她說,自己待在這里一天,就要把自己當成這里的一分子,一年年陪著老百姓,看櫻桃熟了,草莓紅了,板栗落了,玉米抽穗了,煙葉黃了……“人生應當如這些水果莊稼一樣,經歷風雨,流汗的青春才有意義?!彼f。 改變,源于創新 ?。玻埃埃改辏翟?,22歲的大學生村官溫振坐著一臺三輪車,顛簸著進入河南省蘭考縣儀封鄉胡寨村。 蘭考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胡寨人均年收入僅3500元。利用自己學農的專業優勢,溫振毅然決定帶領村民發展溫室大棚種植反季蔬菜。那一年,一座示范性大棚建了起來,當年收益3萬多元。2013年,胡寨已建起50多座蔬菜大棚,規模達200多畝,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基地和經濟強村。 敢想敢干、勇于創新——“80后”基層干部在廣袤大地上施展才干,書寫出一個個精彩的篇章。 ?。玻埃埃纺?,21歲的夏益民通過大學生村官招考來到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平田鄉牛游塘村。這個風景秀美的山村,人均收入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工作中,夏益民埋頭把當地的山地資源、生態概貌等細細捋了一遍,萌生出組建生態旅游合作社的構想。 ?。玻埃埃鼓?,合作社掛牌成立,127戶農戶入社,種植的楊梅、紅豆杉苗等購銷兩旺。利用合作社的閑置資金,夏益民還推動成立了村資金互助協會,小額貸款不出村、手續簡便利息低。村民們喜不自禁:“沒想到泥腿子也能辦‘銀行’、領分紅!” 西藏墨竹工卡縣扎西崗鄉仁青林村緊鄰拉薩市,當地傳統習慣是“守黃土、靠牛羊”,很少有人外出打工。守著大城市,這里的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清苦日子。為改變群眾固有觀念,28歲的第一書記扎西次仁苦口婆心地對鄉親進行引導和幫助。115名青壯年終于走出了村子,邁出了脫貧致富的第一步。 在拉薩一家茶館打工的拉姆,如今月收入達3000元。她對記者說:“過去總覺得土地和牲畜就是我們的飯碗,沒想到出來打工收入也不錯。如果沒有扎西次仁,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敢走出家門?!?/p> 解決民勤縣優質農產品出口難、讓民勤百姓富起來,這是蔡程程苦苦思考的問題。深入調研后,她大膽決定在當地推出新生事物——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并主抓建成“民勤縣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帶領雙聯干部、年輕人共同打造農村電商扶貧生態鏈。而今,民勤被選為全國2015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之一。 “四方聯動、助人自助”自治工作法,則由上海浦東塘橋街道塘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萬添杰提出。 新的工作法以小區業委會為主體,將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小區物業吸納其中,同時聯絡街道文明辦、房產辦事處、城管等職能部門和小區轄區單位,形成“自治沙龍”,為社區治理探索了一條新路。在此自治模式下,塘東小區近年來解決居民急難愁問題370余件,其經驗已推廣至整個塘橋社區。 “只有服務‘走心’,敢擔當,勇創新,才能為百姓辦得好事?!边@位“80后”社區書記說。 守望,出自責任 “你一個大學生,為什么要到農村吃苦?” 在蘭考縣儀封鄉胡寨村工作的5年中,溫振許多次被問到同一個問題。幾乎所有“80后”基層干部,都被問到同樣的問題。 溫振每月工資僅800元,住在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破房子里,稍有大雨屋頂就漏。一天早上醒來,屋內鍋碗瓢盆漂了一地,積水已經沒過腳踝。 “基層工作很有意義,能用自己所學做點事情,有價值感和成就感?!睖卣窕卮?。在他看來,當村官的日子,是可貴的經歷,是“激情燃燒的歲月”。 而真正促使溫振做出這一選擇的,是貼近這塊土地后對農村、農民、鄉土的認識和深情,是鄉親們稱呼他“振兒”的那份親情。 “叔伯輩的手都粗糙得很,紋理里浸滿塵土灰質,洗都洗不掉?!彼麆忧榈卣f,“農村太缺技術、缺人才了,太需要我們了!” 同樣的深情,支撐著張曉東走過了5年最艱難的村官歲月。雖然已經離開村官崗位,他仍時時關注馬吉米村的發展,利用自己熟悉村情和網絡的優勢開展公益活動,摸索出“網絡扶貧”的新思路,延續著對村民的熱愛。 時光飛逝,時代遽變。年輕基層干部們在守望中淬煉,在堅守中成長。 北京小伙楊明旭是一位社區服務站站長,2009年大學畢業后來到北京西城區新街口街道育德社區,開始了辛苦瑣碎、待遇不高的社區工作,在各種誘惑中一直堅持下來。 “社區的事情雖然是些小事、雜事,但關系著居民的生活質量,影響到政府在居民心中的形象。社區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工作態度,既然選擇了社區,社區也需要年輕的力量,就要扎下根來,服務居民?!睏蠲餍衿届o地表示。居民們離不開“小楊”,對他來說是最大的安慰。 “基層是最能鍛煉人的地方,青年人應該有服務百姓的社會責任感和歷練?!比f添杰說,“對于工作在最基層的黨員來說,我們的風采就體現在用實際行動去了解百姓疾苦,為百姓排憂解難上?!?/p> “我們迎著初升的太陽,走在嶄新的道路上。我們是優秀的中華兒女,譜寫時代的新篇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年輕的一代黨員干部健步起航,成為一支充滿朝氣、充滿希望的巨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