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中央直屬機關紛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打開大門聽意見,扎扎實實改作風,把教育實踐活動融于日常工作中,既搞好了活動,又干好了工作。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成效明顯。 學習活動豐富多彩,群眾路線入腦入心 “走進青年、轉變作風、改進工作”,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團中央機關全體副處級以上干部,走出機關大樓,走進普通青年,組成45個調研組,分赴全國31個?。ㄊ?、區)基層單位開展為期3周的大宣傳大調研活動。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所在調研組來到北京市密云縣,深入生產車間、田間地頭、產業基地、困難家庭和服務窗口,與基層團組織和團員青年面對面交流,宣講習近平總書記對團組織、團員青年的新要求,聽取青年呼聲,梳理分析問題,總結工作經驗。 7月27日,中組部部務會成員聯系部機關和自身實際,進一步查找部務會和機關自身“四風”方面存在問題,查找在推進組織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四風”問題。中組部辦公廳安排了知識搶答和交流討論。搶答題由部新聞辦和中國組織人事報共同命制。主持人在引導搶答時,對每一題的歷史背景進行深入解讀。大家反映,通過集中學習,進一步深化了認識,掌握了開展活動的有力思想武器。 中直機關工委組織了9次大的學習活動,舉辦全體在職黨員參加的教育實踐活動專題學習班,邀請有關專家作黨的群眾路線專題輔導報告,工委中心組還以“加強作風建設,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主題召開了專題學習會。 中宣部機關邀請北京市百姓宣講團作“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辦實事”報告會;出版局走訪三聯書店,聽老同志座談,感受韜奮精神;政策法規研究室開展“全員動員、全程參與、全面見效”活動,保證了教育活動的實效。 此外,中宣部機關還組織黨員干部走出去,深入群眾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為群眾辦實事,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據不完全統計,中宣部機關和各單位已開展有關活動245次。 打開大門征求意見,聽真話聽實話 為使黨員干部放下包袱,講真心話,中央外宣辦特別組織了由2人組成的約談小組,在近1個月的時間里,約談了近30名局級領導干部個別談話,聽取意見,原汁原味報告領導班子,為下一步查擺問題、整改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中宣部領導到有關單位走訪了已有二十余次,聽取對中宣部在“四風”方面存在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其中既有中央外宣辦、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管理部門,也有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單位,還有求是雜志社、中國社科院、中央編譯局等單位。此外,還專門走訪了與中宣部工作聯系較多的一些單位和部門,如交通運輸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工商總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等。 為增強學習和查擺、整改問題的針對性實效性,中組部干部教育局領導帶隊赴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召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和在京學習的三所干部學院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他們對干部教育局改進作風和工作的意見建議。下一步,他們將繼續采取措施,廣泛聽取服務對象和基層干部群眾意見建議,認真梳理、查找“四風”方面的問題,防止“虛、空、偏”的錯誤傾向。 中央對外聯絡部積極依托政黨外交的良好平臺,舉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政黨與群眾路線研討會”,與會代表結合黨的對外工作實踐,介紹了國外政黨在開展群眾工作、密切黨群關系方面的主要做法。大家圍繞如何借鑒國外經驗教訓、更好地認識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展開熱烈討論,形成了中聯部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獨到觀點。 中央紀委監察部在向地方紀檢監察系統、派駐機構發函征求意見建議的同時,委托他們代向當地黨政負責人、駐在部門領導班子征求對委部領導班子的意見和建議;委部機關各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向聯系單位以及反腐倡廉專家學者征求對本單位的意見建議。 邊學邊查邊改,出真招見實效 中直機關工委從一開始就注重將查找問題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對集體座談、個別談心、征求意見函等反映出的問題進行認真歸納梳理,加強對機關黨建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加強對各單位分類指導,加強工委機關內部管理等,在干部隊伍建設、改善職工辦公和生活條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中宣部一方面按照中央的要求,以整風的精神做好自身的實踐教育活動,另一方面認真做好加強群眾教育實踐宣傳引導工作,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充分發揮各主流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中央的決策部署,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宣傳各地各部門開展活動的進展和成效,宣傳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健康深入開展。 中央編辦在活動中把深化行政審批改革作為提高服務群眾水平的重要抓手,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教育實踐活動的相互促進,真正做到邊學邊改、邊查邊改,讓企業和群眾切實感受到改革實效。 全國總工會通過建“職工之家”、做職工“娘家人”,使機關黨員、干部自覺順應時代要求,適應社會變化,努力創造科學有效的工會工作方法,把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記者 周洪雙 李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