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號召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指出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黨員、干部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對待群眾、對待組織、對待事業、對待同志、對待親屬、對待自己,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這就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引向深入指明了方向、確立了路徑。焦裕祿之所以能成為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中的鮮活借鑒和具象參照,就在于凝煉于他身上的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閃光行動、人生底色,生動詮釋了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的完整內涵。 1.焦裕祿精神詮釋了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的核心所在。 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道德情操,焦裕祿精神之所以能夠穿越時空成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一面鏡子、一把標尺、一個標桿,根本原因在于它詮釋了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的“為民”核心。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兩大歷史使命擔在肩上,而這兩大歷史使命的關鍵詞都是“人民”,為著人民的解放,為著人民的幸福,引領中華民族走向自身強大從而對人類有重大貢獻,最終使中國人民能享有最出彩、最有自豪、最有尊嚴的生活。很顯然,這里面一個核心體現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追求。有了這個價值追求作安身立命之本,中國共產黨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立于不敗之地,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群眾路線成為黨的生命線。值得指出的是,這條生命線的生命力,不只是在作為一個先進組織的組織理念層面,更在這個先進組織的無數集合個體的精神追求層面。焦裕祿作為這個先進組織的典型代表,他的公仆情懷,他的求實作風,他的奮斗精神,他的道德情操,無不深刻地詮釋了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的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價值。 人民群眾與政權核心的關系問題是古今中外各朝各代、各國各地始終面臨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決定了政權的興衰成敗、生死存亡。中國共產黨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鑰匙就是為人民服務,也正是立足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才會在蘇東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消亡和解體之時,依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人永恒的天職,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永遠是我們黨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焦裕祿同志曾深情地說過:“共產黨的干部不是老百姓的‘父母’,而是老百姓的‘兒子’?!边@一深深熔鑄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的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追求,正是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的核心所在。 2.焦裕祿的行為詮釋了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的活力所存。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就高度重視做群眾工作。1922年7月黨的二大通過的《組織章程決議案》就明確指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黨的革命工作一直充分體現出群眾工作的特點。在革命工作不斷應對艱難險阻中群眾工作得到不斷地深化和提煉,群眾路線的基本精神也體現在不同時期黨的會議文件中。黨的十八大修正后的《黨章》指出:“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蔽覀凕h的群眾路線的完整表達,內含著理念和行動兩個層面的深刻內涵。如果說“一切為了群眾”體現的是理念層面的價值追求,那么“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則體現了行動層面的方法和路徑遵循。正是因為有了行動層面的遵循,才會有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不可缺失的生命活力的迸發。 焦裕祿剛到蘭考上任不久,就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用自己的一雙鐵腳板跑遍了蘭考的重災區,摸清了蘭考的基本情況。他要求全縣領導同志帶頭到困難村去,與基層干部同甘苦、共患難,為改變貧困地區面貌作出貢獻,為基層干部作出榜樣,真正做到心不離群眾,身不離災區。作為縣委書記,他以對干部為民務實行動的嚴要求,充分明晰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追求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而作為一個普通黨員,他更以自己同人民休戚與共的同呼吸、共命運的行動,深刻詮釋了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的活力所在。因為這種行動,焦裕祿贏得了人民群眾最衷心的愛戴和最無上的敬仰;因為這種行動,人民群眾從焦裕祿的行為中更堅定了對黨組織的無限信任和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3.焦裕祿的人生底色詮釋了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的永恒本色。 焦裕祿之所以能塑造出焦裕祿精神、鑄就出焦裕祿行為,關鍵就在于“嚴”與“實”是焦裕祿同志一生最為厚重的底色。因為有了這樣的底色,面對組織的派任考驗,他才會有如此堅定地回答:“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鍛煉人。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里”;因為有了這樣的底色,面對因無法忍受饑餓而選擇逃往外地的蘭考老鄉,他才會有如此痛心的表達:“黨把這個縣三十六萬群眾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因為有了這樣的底色,面對治理蘭考“三害”這個難啃的硬骨頭,他才會有如此的至理名言:“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因為有了這樣的底色,面對組織和同志的關心,他才會有始終不變的原則堅守,那便是“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即便在常人看來再正常不過的應有待遇,在他看來也是違背群眾利益的特殊優待;同時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底色,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心中裝著的依然是人民群眾,斷斷續續所表達的是對未竟事業的深深牽掛,提出死后把自己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的悲壯要求。正是焦裕祿“嚴”與“實”的人生底色所散發出的甘于奉獻、任勞任怨、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道德光輝,詮釋了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的永恒本色。 今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號召全體黨員干部要深學、細照、篤行,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始終。隨后,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通知》,明確將學習焦裕祿的先進事跡作為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生動素材。很顯然,“三嚴三實”無疑是當前弘揚焦裕祿精神、鑄就焦裕祿行為的著力重點和關鍵把握。而焦裕祿“嚴”與“實”的人生底色上所綻放出的道德光輝,正是今天“嚴以修身、嚴以律己、嚴以用權,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航燈引領。用好焦裕祿精神這面鏡子,照出自己在思想境界、作風素養上的問題和不足,用好焦裕祿行為這把標尺,量出自己在素質能力、工作勁頭上的差距和懈怠,是當前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向深入的關鍵。(作者:徐梅 貴州財經大學商務學院黨委副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