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第一個前提”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這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也是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 人有理想主義的存在,也有現實主義的存在?,F實地看,人們生活首先要解決吃喝住行問題,也就是要解決“必須能夠生活”這“第一個前提”。人們對一團體、一政黨的認識,往往也是從這“第一個前提”中去直接感受和體悟的,并從這些切實的感受和體悟中做出自己的判斷和結論。簡單而直白地理解就是,人們判斷一個政黨先進與否,現實地存在于人們對“第一個前提”的實際感受之中。 人類的歷史活動,本質上是群眾的活動。群眾的活動有自在的存在,也有自覺的存在。要使群眾活動成為一種自覺的存在,就必須有政黨的引領,而這種引領應該是在掌握真理、堅持真理、運用真理基礎之上的。一個政黨在歷史活動的深入推進中,其對群眾的擁有并非是必然的。這種必然性取決于政黨是否正確地認識群眾,真切地代表群眾,緊密地聯系群眾,并現實地惠及群眾。一言以蔽之,取決于對“第一個前提”的深刻認識和切實解決。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類歷史“第一個前提”的發現,其意義在于:群眾不是空洞的、虛無的,而是實際的、切實的。堅持群眾路線,必須首先解決好群眾生活問題。事業的發展需要大批的思想家、理論家,也需要大批卓越的實踐家、實干家。因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思想的實現必得有實踐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群眾路線實際上就是一條實踐的路線、實干的路線。 一般地,人們對生活的追求,至少應包括這么幾個層次:延續生命的生活,維護體面的生活,創造成就的生活,追求幸福的生活。我們的一切工作,應該是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現實地而不是空洞地去滿足人們生存的需求、尊嚴的需求、發展的需求和幸福的需求。只有真切地解決了“第一個前提”,才能贏得群眾,也才能創造歷史。因為歷史活動的本質是群眾的活動。 “和群眾在一起” 列寧曾經給俄共這樣一個忠告:無產階級政黨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和群眾在一起。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質。把“和群眾在一起”上升到“責任”來認識,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宗旨所向、職責所系、優勢所在??上У氖?,俄共在其后70多年的時間里,沒有始終一貫地牢記這個忠告,在奪取了政權、取得了發展之后,離群眾越來越遠,終為人民所拋棄,以至于走上亡黨亡國的不歸路。殷鑒不遠,我們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需要重新喚起和擔當起“和群眾在一起”的這份責任。 然而,時下有的黨員干部這種“在一起”的意識有些淡了,“在一起”的時間有些少了,“在一起”的工作有些短了。為什么有的群眾對一些部門有些不滿?為什么有的群眾對一些工作有些怨氣?這不是群眾出了問題,恰恰是某些黨員、某些干部的作風出了問題。他們成了群眾的“尾巴”,甚至讓群眾失望了,難以給群眾以信賴。因為他們信奉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信條。在這個“聚光燈”時代,仍然想著用“神秘”那一套,搞“神化”那一出。因此,有的人學的是唯物史觀,用的是官僚主義。也有的人說的是“群眾至上”,做的卻是“高高在上”。還有的人講的是“士兵第一”,行的卻是“當官第一”。 群眾最反感的是什么?假、混、拖。假,就是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弄虛作假?;?,就是不負責任、不思擔當,混日子、沒激情、沒血性。拖,就是推諉扯皮,工作拖沓,沒有執行力。群眾不是尾巴主義者,也不是只看到了眼前利益的目光短淺者。而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工作中去反思教訓,而不是從群眾那里去尋找根源,更不能到群眾那里去報復發泄。我們的發展要關注群眾的幸福感,關注群眾的舒適度。要讓群眾在自家的柴米油鹽中體味到發展的成果,讓群眾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享受到發展的實惠。我們的發展不僅要有經濟增長的指數,更應有人氣聚升的指數。群眾工作是一人一事的工作,群眾感情是一心一意的真情,用事實來說話,拿事實來說明,是群眾路線最現實的體現。 “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 “在人民群眾中,我們畢竟是滄海一粟,只有我們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我們才能管理?!迸c正確表達人民的想法聯系起來思考黨的管理問題,是列寧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管理的獨特視點,也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宗旨所在。 黨有效地管理群眾、正確地領導群眾,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表達人民群眾的想法?;氐矫飨抢?,這個思想表達得更為直接。他說:“一切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p> 我們黨是民族利益的代表,也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因為我們是正確表達人民想法的,所以我們必須正確地實現他們的利益,公正地處理他們面臨的利益,堅決地糾正損害他們利益的現象。應該坦承,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觸目驚心的腐敗分子,給我們黨員干部、給我們人民群眾以深深的傷害。任何黨員干部都沒有權力以所謂“組織”的名義傷害群眾,我們黨也決不容許這些人去傷害群眾。 因為我們是正確表達人民想法的,所以我們“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然而,不容諱言,我們的隊伍中也有那么一些人,他們不是做民眾的朋友,而是當民眾的上司,甚至是官僚主義的政客。他們情不在民、心不在民,雖然也常常出現在群眾之中,但卻是身在其中,心在其外,利在其上。我們要大喝一聲,擊一猛掌,令其醒來。 我們黨的主張,本質上就是要反映人們的想法。從某種意義上講,正確地表達了人民的想法,也就正確地表達了黨的主張。當然,這種一致性并不是自然成就的,而是需要我們了解群眾的想法,體察群眾的情感。時下,全黨上上下下正在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是達成這種一致性最為便捷、最為有效、最具本質意義的“橋”和“船”。 毛主席曾經告誡全黨,“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這是“起碼的知識”。黨是全社會的表率,黨的領導干部是全黨的表率。這里的“表率”,就是既要“融入群眾中”,又要“帶著群眾干”。我們黨敢于也善于回應人民大眾的期待,我們黨帶領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反映并實現人民的想法,讓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作者:熊照元 單位:國防大學學員三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