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共中央編譯局秘書長楊金海 密切聯系群眾一向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所在。然而,隨著國情世情黨情的變化,我們黨的這個優良作風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如何應對這個挑戰,密切黨群關系?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共中央編譯局秘書長、研究員楊金海。 我們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記者:我們知道,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主要體現在哪里? 楊金海:密切聯系群眾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共產黨是干什么的?正如《共產黨宣言》所聲明的,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由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主要力量,所以,黨的這個特點也就是優勢,就是能夠組織動員起千百萬人民群眾,為共同的利益而奮斗,由此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靠聯系群眾,靠與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革命,組織動員人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到過延安的人都知道,在延安時代,毛澤東、朱德等革命領袖就住在老百姓的窯洞里,生活在群眾當中,且經常深入群眾,搞調查研究,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同時,在軍隊內部,從土地革命時期起,就把支部建在連上,建立起黨的領導聯系基層戰士的科學機制。由此,黨同人民群眾建立起血肉聯系,魚水關系,黨的政治上的毛細血管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成員,也就使得整個社會變成一個革命的朝氣蓬勃的生命機體。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繼續發揚聯系群眾的好傳統,建立起輪派干部下基層的工作機制,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時,把支部建在村上,建立起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也就解決了千百年來社會力量渙散的問題。例如,在湘西,千百年來匪患不斷,解放后,幾年時間徹底解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為什么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從根本上說,仍然是靠聯系群眾,靠組織領導人民發展經濟,改革創新。 可以說,在當今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有我們黨這樣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這是我們取得事業不斷發展進步的根本政治優勢。 時代在變化,但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不能丟;丟了就會忘本,就會丟丑,丟人,丟江山。 記者:為什么我們現在著重強調密切聯系群眾?寓意何在? 楊金海:如上所說,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本來是不成問題的,但今天在不少地方、不少干部那里不同程度地成了問題。有的黨員干部忘記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線,把少數人的利益甚至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有的遇事不問群眾,而問“心腹”、“師爺”,甚至求神拜佛;有的怕群眾、躲群眾,走到群眾對立面;有的與民爭利,甚至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等等,不一而足。 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建黨90周年大會上曾經講到我們黨面臨的“四大危險”,特別指出,脫離群眾是最大的危險。習近平同志也多次講到這一點。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考察時指出,“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p> 如果我們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執政危險問題,就不可能完成十八大提出的歷史任務,不可能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甚至會亡黨亡國。這絕非危言聳聽,蘇聯東歐劇變就是前車之鑒?,F在,我國社會出現的種種亂象,包括仇富、仇官、黑惡勢力等,就是這種危險的信號。 解決這個危險問題,關鍵還要靠群眾,靠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改善。 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曾經說過,只要我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努力工作,決心挖掉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兩座大山,“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苯裉?,我們可以說,只要我們努力克服不正之風,把群眾當上帝,就一定會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鑄就拒腐防變的銅墻鐵壁,帶領中國人民奮力實現“中國夢”。 我們黨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黨所面臨的危險,就是要使全黨同志牢記并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