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考 中國共產黨人永恒的執政課題
發表時間:2011-05-17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踐行“兩個務必”,自覺地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共產黨人的“趕考情結”并沒有終結,而是被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繼續,被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發揚光大。鄧小平多次提醒全黨,在新的考驗面前,一定要“考試合格”。1984年3月,鄧小平同志會見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時說:“在我一生中,最高興的是解放戰爭三年。那時我們的裝備很差,卻都在打勝仗。這些勝利是在以弱對強、以少對多的情況下取得的?!雹抟彩窃谶@一年,鄧小平欣然命筆,為西柏坡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時隔4年,1988年11月,時任中顧委常委的黃鎮受鄧小平的委托來到西柏坡村,問候老區鄉親,了解老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揮筆寫下了“新中國從這里走來”八個大字。1989年,鄧小平指出:“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敗現象?!雹?1993年,社會各界捐資在西柏坡建立紀念碑,碑名擬選鄧小平題寫的館名中的“西柏坡”三個字,紀念館又通過中央辦公廳請示他,他欣然同意。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治黨治國的經驗教訓,號召全黨同志繼承和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克服腐敗現象,并把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提高到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他強調通過制度建設、法制建設和體制改革推動黨的思想作風建設,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

  改革開放以來,艱苦創業、勤儉建國的觀念在一部分黨員干部中也曾一度淡漠,導致鋪張浪費現象嚴重,腐敗作風蔓延。要改變這種奢靡之風,必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鄧小平在1989年3月尖銳地指出:“最重要的一條是,在經濟得到可喜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況下,沒有告訴人民,包括共產黨員在內,應該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堅持這個傳統,才能抗住腐敗現象。所以要加強對人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艱苦奮斗。這是中國從幾十年的建設中得出的經驗。 ”⑧這是鄧小平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強調必須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

  改革開放是中國社會的第二次歷史性轉折,如果說第一次歷史性轉折的中心任務是鞏固革命勝利成果,走向社會主義;那么,第二次歷史性轉折的中心任務則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較之第一次歷史轉折,第二次歷史轉折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環境更加復雜,挑戰和考驗更加嚴峻。一是,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發展落后且極不平衡的大國里,要完成現代化建設任務,其艱巨性、復雜性是空前的。二是,為完成現代化建設任務和推進改革開放,這必將引起社會結構和利益關系的劇烈變動,使社會矛盾日趨復雜,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三是,面對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際敵對勢力也正以“西化”、“分化”的各種手段干擾我國現代化進程。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防范“西化”、“分化”,將長期成為黨必須面對的艱巨課題。

  因此,我們必須永遠保持自強不息、奮斗拼搏的精神。鄧小平告誡我們,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連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大廈只能靠全國人民一磚一瓦建成,只能依靠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埋頭苦干、不畏艱險、勵精圖治、艱苦奮斗來實現。如果我們貪圖享樂安逸,懶于探索創造,現代化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樓。歷史條件雖然變化了,但“趕考”精神并沒有過時。

責任編輯:桑小婷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