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7月2日電(記者邱明)廣東省新豐縣的居民常??吹竭@樣一個身影:下班后踩著自行車走街串巷,這里坐坐,那里聊聊,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他喜歡邊聊邊做筆記。 他,就是新豐縣委書記陳俊林。這位群眾眼中的“平民書記”,跑基層必帶“民情日記”,把在基層一線聽到的群眾訴求一一記錄起來。上任3年多來,他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堅持民生優先與綠色發展并重,貼心務實抓扶貧,增創生態新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齊頭并進的新路子。 “再也不能捧著‘金飯碗’要飯吃” “捧著金飯碗要飯吃”,是過去不少人對新豐縣的印象。新豐縣是全國稀土礦最豐富的縣之一,卻長期名列廣東省扶貧開發重點縣。2012年2月,陳俊林調任新豐縣時,正值違法盜采稀土現象猖獗,被國土資源部掛牌督辦。 在打擊整治非法采礦的同時,陳俊林帶領班子成員深入調研,提出了“加快綠色崛起、推動跨越發展”的思路,不僅要保護生態,而且要增創生態新優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科學地吃,吃出水平,再也不能捧著‘金飯碗’要飯吃?!标惪×终f。在他的倡導下,新豐縣委縣政府聘請專家學者,規劃縣轄七個鎮(街)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異化發展。 沿著這一思路,新豐縣一面頂住壓力,堅守生態底線,一年多的時間內關停160多家不符合規劃的企業,拒絕50多個危及水源生態的產業轉移項目;一面著力發展生態產業、特色項目,高新特色材料等產業持續較快增長。 與此同時,陳俊林提出打造“嶺南紅葉之鄉”,加大實施封山育林和碳匯林建設,全縣生態公益林面積由2012年的61萬畝增長到113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78.8%提高到2014年的80.47%。 “封山育林絕不以犧牲林農利益為代價?!毙仑S縣林業局副局長鐘平告訴記者,新豐不僅對種育生態公益林的農民給予補償,還引導他們發展藥材、油茶、養雞等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還通過鄉村美化綠化工程幫助農民發展農家樂生態旅游,2014年,全縣林業總產值達到12.9億元,其中,林下經濟惠及從業人員5萬多人,年產值超過3億元。 “騎車和坐車看到的‘風景’不一樣” 在不少同事的眼里,冶煉廠技術員出身的陳俊林,有著“理工男”特質:工作較真,生活簡單。他和家人分居三地,業余生活最大的愛好是騎自行車和打籃球。 和其他騎行愛好者不同的是,陳俊林和跑基層調研時一樣,隨身帶著“民情日記本”,把和群眾“拉家?!睍r聽到的訴求和呼聲一一記錄下來,發現哪里噪音擾民了、哪里亂擺亂賣影響交通了,馬上督促職能部門整改落實。 “騎車和坐車看到的‘風景’不一樣?!标惪×终f,騎車走訪既鍛煉了身體,又看到了實情。2014年3月4日,陳俊林在黨代表工作室聽取群眾意見,黨代表陳光輝反映縣城老一中停車場免費停車時間太短,只有半個小時,造成群眾不方便。陳俊林馬上聯系相關部門,要求深入調查核實,妥善處理。在收到城投公司已經延長免費停車時間反饋后,他又自己踩著自行車悄悄來到停車場,核實具體收費標準。 作為這個貧困縣的“一線總指揮”,扶貧開發是陳俊林的主攻方向。2013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陳俊林來到他的對口幫扶點豐城街道雙良村,村民們告訴他,村里有一條獨木橋每年都被洪水沖垮幾次,200多戶村民要繞道6公里多路出行。陳俊林當即前往現場察看,著手研究解決,當年年底,新的水泥橋建成使用。 雙良村村支部書記潘金先說,每年陳俊林都會來村里好幾次,走家串戶“走親戚”,不僅先后協調幫助村里修橋、修水泥路、修灌溉渠,還引進了兩家企業,指導村民種植經濟作物、發展農家樂;兩年多的時間,這個村的村民年均收入由不到5000元提高到將近1萬元。 “干部有了‘緊迫感’,群眾才有更多的‘獲得感’” 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敢于擔當,有辦法有能力,是很多新豐干部對陳俊林的評價。不管是上任之初的打擊整治非法采礦,還是2013年先后發生的“5·16”“5·27”“8·16”三次嚴重洪災,陳俊林都堅守一線奮戰,讓干部群眾在急難關頭看到了最堅強的“主心骨”。 在陳俊林的帶動下,每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新豐縣領導班子和縣直部門領導干部到掛點村“走親戚、察民情、解民憂”成為慣例,全縣開展“進基層·暖民心·固堡壘”活動,召開“民情懇談會”、建立“民意臺賬本”、實施“民憂化解制”,推動干部作風轉變。 新豐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文聰告訴記者,在陳俊林的直接推動下,2014年底新豐召開了“每人限時8分鐘”的領導干部公開述職大會,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逐一上臺,對照年初承諾逐條述職,會議邀請黨員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新聞媒體參加,進行質詢和打分。 “干部有了‘緊迫感’,群眾才有更多的‘獲得感’?!痹趨⒓油曛醒朦h??h委書記研修班后,陳俊林這樣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