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你會難以相信,共青團的崗位竟需要用生命來捍衛它”,“這一夜,共青人埋怨你怎可食言;這一夜,漫長到等不到你的回答。只愿你如天邊飄過的那朵云彩,潔白、圣潔,靜靜守望著美麗的塔公草原”,“相信戰友的生命會賦予這項事業以更強大的內在力量,生命因此而不朽”…… 作為一個遠在千里之外與袁雅遜素昧平生的媒體人,讀到這些紀念文字時,都會淚流滿面,無法想象他的親人和同事寫下這些悼念文字時,心里是多么疼痛。年僅33歲的共青團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副書記袁雅遜犧牲在救災的路上,讓無數人扼腕痛惜,讓無數年輕人淚灑互聯網。 讀著袁雅遜的故事,讀到他奔波在救災路上的最后一條微信,看到他在災區留下的人生最后一張照片,你無法不被他感動,無法不為這個年輕生命的逝去而悲傷。團甘孜州委書記洛絨拉珍后悔當年的決定,“如果我沒推薦他來團州委工作,也就不會發生這些了”。但袁雅遜一定不會為自己的選擇后悔,他的共青生涯短暫卻熾烈。讓我們向袁雅遜致敬,向袁雅遜們致敬,向無數個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熱情、辛勞、堅韌、默默無聞工作的基層團干們致敬。 向袁雅遜致敬,不僅因為他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他所珍視的事業,更因為我們從他的犧牲中看到了一以貫之的擔當和堅守。當我們順著那個令人悲傷的生命終止瞬間向前追溯這個年輕生命的成長時,會發現過往歲月里那些更打動人心的青春故事,會看到西部地區一個基層團干的默默奉獻。 他本在休假,聽到康定地震的消息,立刻終止假期回到崗位,投入抗震救災,參與組織志愿者、協調救災物資等任務;幾年前,玉樹地震發生時,他率領應急志愿者驅車數百公里馳援災區,在那里夜以繼日地工作了半個月。 向袁雅遜們致敬,因為“袁雅遜”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共青團精神的代表和傳承。從袁雅遜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較少被關注的基層團干的集體影像,看到了他們在那些艱苦的崗位上是怎樣任勞任怨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他們無怨無悔,克服種種困難做好自己崗位上的每件事;他們不畏艱難,總在第一時間沖往第一線,哪里有困難哪里就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用如火的熱情,感染著更多年輕人加入共青團的事業和公共服務。 期待一個基層團干的犧牲,能讓社會對基層干部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在一些人眼里,好像每一個官員都是貪官,好像每一個干部都在大吃大喝貪贓枉法以權謀私。一些人對團干部也有這樣的議論,覺得他們年紀輕輕就當官,愛說空話,不愛干實事,熱衷做虛功。其實,在基層,更多的基層干部默默地在做筑底的工作,做實實在在的、瑣碎平凡卻不可或缺的工作。他們是支撐社會大廈的關鍵梁柱,是維持社會正常運行的壓艙石。尤其在邊遠艱苦地區,他們的奉獻更超越了我們的想象,有時甚至需要付出生命。 在袁雅遜們這些可敬的基層團干面前,我們許多人應當感到愧疚。令人心痛的犧牲之后,他們的生存狀態才得以充分表露,才看到這個群體的可敬與不易。悼念和致敬之后,社會需要給予這些最可愛的人更多的關注、關懷和尊重,讓他們不孤單,讓他們在被尊重中感受到更多溫暖,讓他們內心的力量更強大。我們不要忘記,社會的大廈,正靠無數個默默無聞的袁雅遜們支撐著。(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