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著名黨建專家、中央黨校博士生導師高新民教授 核心提示 黨的十八大圍繞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目標要求,明確提出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工作部署。這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只有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才能為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破題,更好地服務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各方力量。近日,就黨的建設科學化與群眾工作的相關問題,記者專訪了著名黨建專家、中央黨校博士生導師高新民教授。 群眾路線是黨的建設最深刻的規律 遼寧日報:黨的十八大鮮明地把“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作為黨的建設主題提出并加以闡述,并在這個總主題下要求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一個重要特色和重大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對自身建設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境界、新高度。這里的“科學化”應該怎樣理解?為什么要提出科學建黨這樣一個命題?走群眾路線、做群眾工作、為群眾服務與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是什么關系? 高新民: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來的。黨的十八大報告把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作為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主題和帶全局性、統攬性的重大要求,反映了我們黨不斷探索和把握執政黨建設規律的高度自覺,進一步凸顯了“科學管黨治黨”的價值取向,明確了黨的建設的前進方向和路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在“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之前,特意加上“全面”兩字,表明新形勢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與過去相比有著更高標準和更嚴格的要求,即不是單項提高、局部發展,而是全面提高、整體躍升。這標志著我們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般來說,“科學”就其本來含義而言是指對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而客觀規律系指客觀事物內部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本質聯系??茖W的任務,就在于揭示客觀規律,借以指導實踐。黨的建設是政治領域的事物,從根本上講,同樣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按照對“科學”的理解,黨的建設科學化當指對黨建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并按照這種客觀規律確立黨建目標、任務,促成黨的建設各個方面按照本來規律運轉的過程。 對黨的建設規律的研究,實際上可以從政黨政治規律、執政黨建設規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中國共產黨建設規律等幾個層面把握。而政黨政治最根本、最深刻的規律,就是政黨的興衰取決于人心向背。雖然政黨政治有不同側面、不同層次的規律,但所有的規律,也都服務并服從于這一最基本的規律。恰恰是這一點,決定了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是順應這一規律的體現,是黨建科學化的題中應有之義。貫穿于十八大報告黨建部分的靈魂,就是強調黨的生存基礎在于人民群眾。為人民服務,在人民群眾中具有牢固的基礎,是黨建科學化的本質所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共產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黨建科學化的衡量標準,最終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標準。因此,尊重群眾,充分反映民意,獲得社會最大多數人的支持,是黨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