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集團軍某旅十連“三幫一帶”建連育人紀事 都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27集團軍某旅十連,當年就用“幫思想進步、幫技能提高、幫身心健康、帶優良作風”的法子,在北京軍區大比武時,一舉奪得建制連總分第一!而今51年過去了,“三幫一帶”與時俱進,成為十連長盛不衰的傳家寶。 群眾路線盛開的“奇葩” 這是個全軍有名的紅軍連隊:曾穿越直羅鎮戰役、平型關大捷、平津戰役和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煙,為新中國立下赫赫戰功。 為啥這個紅軍連隊始終一往無前、長盛不衰?是因為十連黨支部凡事堅持群眾路線?!叭龓鸵粠А本褪沁@條路線盛開的“奇葩”。 “三幫一帶”,是在連隊黨支部指導下,遵循自愿組合、平等互助、骨干帶頭的原則,以3人組成的幫帶小組開展的自我教育活動。這編組是有講究的。通常,十連黨支部按照“班內編組、強弱搭配,相對固定、動態調整”的原則,編配常態幫帶小組和動態幫帶小組。 官兵們可以根據自身知識結構、興趣愛好、素質強弱、個人目標等,自愿選擇我幫誰、誰幫我。原則只有一個:志同道合,優勢互補。譬如,現任指導員孫文祿和時任連長郭廣親當年都是排長。郭廣親是由訓練標兵直接提干的,人稱“武狀元”;孫文祿是大學生,高考時曾是家鄉理科總分第一,人稱“文狀元”。倆“狀元”一到職就雙雙遭遇尷尬:郭廣親在信息化知識考核中“墊底”,孫文祿在手槍射擊項目考核上“剃了光頭”。為此,兩人自愿進入一個幫帶小組。白天,郭廣親帶孫文祿泡在射擊場講要領;晚上,孫文祿帶郭廣親在網絡室擺弄電腦。很快,孫文祿在射擊考核中打出46環的好成績,郭廣親則熟練掌握了一大堆電腦辦公軟件,還拿到計算機等級考核證書。幾年后,他倆擔任十連主官,被大家稱為“黃金搭檔”。 引領官兵成長的“抓手” 幫助官兵解決難題、引領成長,是十連黨支部開展“三幫一帶”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們根據官兵個人愛好、成才愿望和素質基礎,圍繞將來成為什么、目前缺少什么、重點提高什么、階段實現什么,幫助每名官兵設計成長路線圖,使大家知道自己應該朝哪發展、怎樣發展。 剛進軍營,十連新兵郭建看到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悔恨當初的選擇,便抱著熬年頭的思想混日子。眼看郭建陷入迷茫,班長朱正陽很是著急。他找來《小故事大道理》《三百六十行》等書送給郭建看,可效果不大。碰巧,十連的退伍老兵汝銀磊出差路過駐地,順便到連隊探望。朱正陽便邀請他現身說法,從兩年當兵的艱苦講到退伍后的創業,從十連的優良傳統講到公司的企業文化,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告訴大家部隊磨礪與成功之間的關系。郭建由此產生巨大震撼,豁然開朗,練兵勁頭高漲。 “‘三幫一帶’為部隊開展群眾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提供了有力抓手?!甭谜尾恐魅乌w文國說。 能打勝仗的“妙藥” 十連自主提高訓練標準,加大訓練強度和難度,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連隊連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連,近5年在比武考核中取得28項第一、16項第二,涌現出“全軍優等指揮軍官”高延輝、“全軍優秀基層干部標兵”劉宏偉和“軍區比武冠軍”李高威等一批軍事訓練標兵。 他們集歷代官兵經驗編撰的《練兵手冊》,涉及門類全,就像一本基層帶兵的百科全書。今年4月份,新任連長張冬旭上任后,看到這本《練兵手冊》,發現從入伍訓練到分業訓練,共記錄訓練和帶兵方法若干條。張冬旭感慨道:“有了它,就不愁當不好連長?!?/p> 帶好作風的“磁場” 十連幫帶骨干都有這樣的共識:好作風靠“帶”不靠“喊”。駐訓演習,全連幫帶骨干都按照實戰標準抓訓練、練戰術,相互監督,不搞假把式,不爭虛彩頭,確保各項成績都經得起實戰檢驗。去年參加旅建制連比武考核,有人提議把3名體質較弱的新兵換下來。黨支部的態度是,“寧要硬邦邦第二,不要摻水的第一”,并組織全連官兵討論??己酥?,3名新兵在小組幫帶下奮力拼搏,連隊最終取得總分第一。 在十連官兵心中,規章制度就是死命令,必須不打折扣執行。北京軍區一位領導曾帶隊檢查工作,聽到許多贊譽。他抽空悄悄跑到連隊,并到廁所轉了轉,感到確實名不虛傳。這位領導握著連隊干部的手稱贊說:“看了你們的廁所,就知道你們連的管理水平了!”因為十連的廁所,一無異味,二無蒼蠅,三無尿堿。(覃照平 通訊員 邵 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