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中午,迎著新春的陽光,記者一行驅車下了高速,七彎八拐,來到了廣東梅州市豐順縣湯坑鎮上村村老五保戶劉干香家。盡管已是83歲高齡,劉阿婆仍然身體健康,思路清晰。
“九湯十八礤”,是對湯坑鎮自然地貌的總結,也是對當地曾經一貧如洗的精辟概括。自從2010年廣東省在全省范圍內大規模實施“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雙到扶貧”以來,遠在深山的湯坑人紛紛攀上了廣州的親戚,上村村則與廣東省航運集團結上了對子,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扶貧先扶智。駐村工作組經與村黨支部、村委共同研究,首先將原來坑坑洼洼、破敗不堪的上村小學翻修一新。教室的黑板、課桌、門窗等也全部升級換代。教學樓中間則成了一個蜂飛蝶舞的大花園。隨著教學條件大大改善,轉學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回來了。
“雙到扶貧”和以往的最大不同,一是沒有具體扶貧項目的不給資金;二是幫扶對象要“到戶、到人”。據駐村干部張曉峰介紹,對此,集團公司高度重視,投入幫扶資金32萬元,重點幫扶年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的80戶貧困家庭發展種養業,并按照“一戶一法”,為他們分別制定了養殖肉雞、肉鴨、肉豬、“獅頭鵝”、塘魚,種植柑橘、香蕉、“湖南椒”,發展拖拉機運輸等九大幫扶措施。到去年底,所有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已達7000多元。為增強村集體的“造血”能力,又相繼投入資金630萬元,替村里定做了五項工程。
隨著時代的迅猛發展,過去的“路通財通”早已擴展到“信息通則財通”。2011年12月,幫扶單位與移動部門簽訂了“信息扶貧協議”,為上村村組建了通訊集群網,村民傳遞信息、交流種植養殖經驗、防治病蟲害有了通訊好幫手。
村主任馮金銀告訴記者,現在全村7個自然村3000多人,60歲以上的老人288名,幫扶單位給每位都上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每月能領到養老金?。ㄓ浾吡_艾樺)
- 上一篇:
-
(新春走基層)全家忙春運
已是第一篇
-
(新春走基層)全家忙春運
- 下一篇:
-
(新春走基層 新風撲面來)“牛保姆”的致富經
已是最后一篇
-
(新春走基層 新風撲面來)“牛保姆”的致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