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文博會新疆館亮點紛呈 “龜茲寶寶”數字文創IP華麗綻放
發表時間:2023-06-07 來源:深圳特區報

粵貿行供圖

  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舉辦。本屆文博會,新疆展區以“講好新疆文化故事”為主線,圍繞“文化”“文藝”“文脈”“文創”“文旅融合”“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等要素展開?,F場打造融合場景,將電影、出版、新聞廣電、文化和旅游產業等多項內容,采用超大屏多媒體互動形式進行集中展出。新疆展區還將突出展示廣東華昊文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依托新疆絲綢路粵貿行數字經濟研究院打造的世界文化遺產龜茲文化數字文創IP“龜茲寶寶”。

  講好新疆文化故事

  新疆展團以“新疆是個好地方”為參展主題,組織自治區重點文化企業參展。聚焦全區文化和旅游產業全貌,突出“文旅+科技”體驗,生動展示新疆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成就,突出展示文旅產業融合新業態、文旅消費新模式、全面拓展“新疆是個好地方”新高度,主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講好新疆文化故事,為推進新疆文化產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位于文化產業綜合館A館的新疆展區共分為六大板塊,分別是:筑夢領航·綜合成果展示區;樂舞絲路·精品演藝展示區;和美共生·文脈傳承展示區;匠心游禮·文創工美展示區;聚力同為·產業融合展示區;根系沃土·鄉村振興展示區。

  為進一步講好新疆文化故事,展團將攜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吐魯番博物館、和田地區博物館和龜茲研究院,分別展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高昌王高昌王后”“龜茲壁畫”三大主打系列的配套文物復制品或文物圖像,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更有一組鎮館之寶——中國玉雕大師六件新疆特色玉雕產品,帶領觀眾走進“玉石之邦”的傳奇故事。

  現場還將展示錢美榮漢族刺繡、哈密密作維吾爾族刺繡、伊犁蘭派錫伯族刺繡和“國家非遺典型工坊”柯爾克孜族刺繡四大非遺刺繡典型項目。

  數字文創IP“龜茲寶寶”首次推出

  新疆展區今年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新疆高校文創專區的首次集中亮相,對新疆大學、新疆藝術學院、新疆師范大學、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文創產品進行展銷,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新疆藝術設計教育。此外,新疆展區還將突出展示由廣東華昊文化科技集團依托“粵貿行”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新疆絲綢路粵貿行數字經濟研究院打造的世界文化遺產龜茲文化數字文創IP“龜茲寶寶”,其創作靈感源于世界文化遺產龜茲石窟壁畫。龜茲石窟壁畫是公元3至13世紀古絲綢之路文明交流的結晶。其對中國石窟藝術產生過重要影響,創造了古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鑒與融合發展的歷史經典。龜茲石窟壁畫是中華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見證,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追求、價值理念、文化精神和各民族交流交融的歷史。其中,克孜爾石窟是龜茲石窟最為恢弘的部分,克孜爾石窟每一組洞窟的四壁及頂部均繪有精致生動的壁畫,有佛教故事、畜牧、狩獵、農耕、乘騎、古建筑等畫面,為龜茲人留下了真實的生活寫照。

  龜茲文化是世界上交互融合古漢唐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希臘文化、古波斯文化的文化綜合體。新疆絲綢路粵貿行數字經濟研究院充分發揮橋梁平臺作用,組建人工智能及數字領域的專家,利用粵貿行沉淀的用戶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出文創產品的研發方向,以世界文化遺產龜茲文化為切入點,基于古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結合屈鐵盤絲繪畫技法和現代美學審美,全球首創龜茲文化文創IP“龜茲寶寶”,以數字為載體深入挖掘與創新,以更年輕、更國潮、更卡通的形態呈現龜茲文化,通過市場化推動世界文化遺產走入大眾生活,更好地保護、傳承及開發龜茲文化,開拓了世界文化遺產發展新路徑,助力“打造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

  數字文化“農文旅體”深度融合

  新疆絲綢路粵貿行數字經濟研究院還通過把龜茲文化應用到農文旅體產業,以新技術、新手段、新模式推廣世界文化遺產,推動龜茲文化融入新國潮消費市場,以市場化激活,更好地保護、傳承與應用,充分發揮龜茲文化孕育而生的“龜茲寶寶”數字文創IP與新疆“粵貿行一縣一品”品牌優勢,結合系列文創、數字文創、農文創產品開發、絲綢之路文化旅學路線等形式,促進數字文化和“農文旅體”的深度融合,推廣鄉村旅游、鄉村消費,推進鄉村振興。

  本次新疆展團在文博會除了設置多個展區板塊,還將舉行“新疆是個好地方”文旅產業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專場推介會、演藝劇目展演、美麗“新”鄉村·農民畫公益展示周等配套活動,多維度展示新疆魅力。不僅如此,以文博會為開端,“龜茲寶寶”數字文創IP還將進行數字文化巡展,在接下來的新疆文博會、新國潮文化展覽會等大型國際展覽持續展出,用數字化手段將傳統文化之美和當下生活之用結合,打造新國潮文化業態,整合線上線下主流媒體矩陣,全面引領新國潮、新文創和新消費,推動中華文化高質量發展,提升文化產業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推動文化數字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堅持創新驅動,推動技術、內容、業態、模式和場景等創新,著力培根鑄魂,把握數字文化內容屬性,打造更具影響力的世界文化遺產數字文創產品,助力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建成用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讓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享譽海外。(記者 潘寶儀)

責任編輯:林 鳳清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