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在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毛公山紅色教育基地,古鎮小學師生同聲高歌,唱出對黨的深情。另一端,在城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史研究專家正為大家講述武工隊的英雄傳奇故事。
為了讓紅色歷史深植群眾心中,城陽區積極創新學習“打開方式”,通過黨史講堂、實地體悟、情景體驗等多種方式,線下線上齊發力,讓黨史學習教育更鮮活。
近日,城陽區自然資源局的工作人員發現,單位的微信公眾號推出了一個“黨史學習微課堂”欄目,每天刊發一期《黨史故事100講》,以不同時期的典型事例、歷史人物、精彩故事為主干,全景式回顧黨的偉大歷程和輝煌成就?!皩W習形式照本宣科,學習效果必定大打折扣?!背顷枀^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孫丕杰說,“為此,我們針對大家的‘口味’,打造更有趣味性的黨史課堂,讓黨史學習教育從‘指尖’延伸到‘心尖’?!?/p>
為了讓黨員干部更好體悟歷史,城陽區將黨史教育從講堂延伸到現場,一處處紅色地標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現場課堂。在“膠東農村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城陽區統計局觀看了以李伯顏、孫耀臣以及孫瑞蘭等先烈們為原型創作的呂劇《初心》;在劉謙初紅色文化園,城陽區委黨史研究中心全體黨員干部與城陽街道瑞陽路社區居委會組成的紅色研學團,現場觀摩了烈士歷史照片、書信、手稿等珍貴文物資料……
“看過烈士紀念館的實物和圖片,被深深震撼。老一輩革命志士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是融入中華兒女血脈的紅色基因,作為黨員,要把這種優良傳統傳承下去,首先就是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背顷枀^物業商會黨支部書記蘭霞說。
電影墻、主題剪紙、英雄圖片集……城陽區借助符合少年兒童年齡和認知的方式,營造特色主題活動區,助力少年兒童從小學黨史、傳承紅色基因。城陽區河套街道小澗西幼兒園通過歷史電影墻,利用情景式教育,為中班小朋友展現了老百姓在家織網、下棋、剝花生等軍民一家親的故事;城陽區河套街道團工委通過舉辦“紅色泥塑潤童心,革命薪火代代傳”青少年學黨史泥塑制作體驗活動,將英雄人物與泥塑藝術融會貫通,讓孩子們借助泥塑認識英雄,在認識英雄過程中,又傳承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黨史不僅屬于過去,更連接著當下和未來?!背顷枀^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中心主任仇勝龍說,全區根據不同對象特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形成了學習的具體化、精準化和差異化;而學習內容、形式和方法的創新,又增強了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記者 劉艷杰 通訊員 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