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愛與責任 無問西東——記貴州省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陳立群
發表時間:2019-09-11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頭頂“全國名校長”的光環從任上退休,婉拒百萬年薪聘請,卻離開繁華都市和親人遠赴黔東南偏遠山區無償支教,成為當地唯一一所民族高中校長,躬身教育扶貧,重視“精神成長”,不改初心本色……他用“師者”的愛心和責任,為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注入時代精神,為邊疆地區孩子點燃夢想與希望?!}記

  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民族中學,有一位“杭州來的”校長,贏得當地政府和百姓的廣泛贊譽。他,就是63歲的支教老校長陳立群。

  陳立群原為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校長。擔任校長30余年,他把教育工作者的愛心與責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終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從教履歷閃亮著一串串耀眼的榮譽:浙江省內首創宏志班,國內首創精神教育,出版專著10余本,《宏志精神遷移的實踐研究》獲浙江省新世紀十年基礎教育重大課題評比一等獎,《宏志精神引領下學生精神成長的行動研究》被列為教育部重點課題,帶領多所學校從平凡走向卓越,是位響當當的“全國名校長”?;淄诵葜?,他重整行裝再出發,遠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義務支教,并于2016年8月開始擔任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短時間內使學校和當地整個教育工作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堅守“愛與責任”的師者情懷

  “人類道德的基點是愛心與責任感”,這是陳立群常對師生們說的一句話。作為教育工作者,他認為這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和要求,要把這句話刻在內心、形成習慣。

  自從投身教育事業,陳立群走得很堅定,干得很出色。從浙江桐廬畢浦中學,到窄溪中學……杭州長河高中、學軍中學,從教43年,歷9所學校,擔任校長32年,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生源,不同的起點,他的管理均能從量變到質變,化腐朽為神奇,把原本普通后進的學校帶到當地拔尖的水平。2001年,他在浙江首開“宏志班”,以“回原籍高考”的大膽創舉踐行教育公平理念,更以“宏志精神”的興起、發展和遷移的實踐研究,首先舉起“精神教育”大旗。

  2016年3月,年屆60的陳立群來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開展義務支教,當看到民族地區較之內地落后的教育現狀,強烈的責任感讓他夜不能寐,于同年8月應邀擔任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而與此同時,杭州多家民辦學校紛紛向這位即將退休的“名校長”投來“橄欖枝”,并許以百萬以上年薪,都被他婉言謝絕。

  臺江是中央組織部和杭州市對口幫扶的國家級深度貧困山區縣,臺江民族中學3000多名學生中,屬于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達1200多人。剛到臺江民族中學上任,走進學校食堂,陳立群直接被“嚇”到:剛端出來的菜盆邊上,密密麻麻停滿了蒼蠅。諾大一所學校,只有一個食堂一口鍋。一到用餐時間,師生們排著長隊,半天打不上飯。學生宿舍也十分糟糕,幾十個人在一個大房間,除了床,幾乎沒有什么配套用具,衛生間氣味撲鼻……

  他首先下大力氣解決師生吃住問題。學生食堂,從一個增加到三個,消除了打飯排長隊現象。另單獨開設教工食堂,通過伙食補貼降低教師餐飲開支,提高伙食質量,嚴格衛生管理,教師們從過去大都回家吃飯,變為一日三餐在校吃飯,這樣和學生交流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到校兩個多月時間,學生搬進了六到八人、帶獨立衛生間的宿舍。全校實現寄宿制管理,承擔起社會責任。

  硬件設施改變的同時,學校教學水平突飛猛進:此前,全縣中考前100名學生,留在本地讀高中的只有十來個人。而近兩年,臺江民中招生錄取分數線提高了近兩百分??忌媳究频膶W生,按照進出口增量計算,已經從全州墊底沖到了全州第一。輟學的學生從以往的每年100多個,到近兩年的凈流入。當地老百姓用自己的選擇,表達對陳立群校長的支持和信心:2017年,臺江縣中考前100名學生,留在本地讀書的有95人;2018年,全縣中考狀元也第一次留在了臺江民族中學。

  關注“精神成長”為師生立“志”

  陳立群常引用德國哲學家、教育家雅斯貝爾斯的觀點:“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長,其次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睙o論對學生還是老師、家長,他格外重視“心靈喚醒”“精神教育”的力量。

  走近臺江民中的教學樓,兩幅巨大的紅色條幅格外醒目,文字是陳立群親自撰寫的。上聯:一生誠做基,不裝不作不混,勵志篤行出大山;下聯:萬代勤為本,用力用腦用心,真才實學報家國。

  初到臺江民中,聽課時,偶爾發現一個高二教室的愿景墻上貼著一位男生三年高中的愿景是“娶一個老婆回家”,陳立群當即找到班主任,帶著責問的口氣說:“你怎么可以把學生鬧著玩的東西放在相對嚴肅的愿景墻上?!卑嘀魅螏еf:“這就是這個學生的真實愿景??!”將信將疑的陳立群找到這位學生,學生的回答讓他大吃一驚——“我的父母交代我說,寨子里有很多光棍,你書讀得好一點差一點都沒關系,但一定要娶一個老婆回來?!?/p>

  自從陳立群做了臺江民中的校長,師生們就多了一個節日:“12.9勵志節”。每年這一天,高三年級的師生以班為單位,都要在校園里種一棵“志向樹”。樹的下面,還埋有一個瓶子,里面是全班師生的高考志向和人生理想。從臺江民中的大門往里走不多遠,就能看到全校師生植下的“志向林”,雖然還是幼苗,但已是蔥蘢一片。

  樹是苗族的圖騰。苗族同胞有“生死一棵樹”的習俗:出生時種一棵樹,離世時把這棵樹砍下,作為自己的棺木。陳立群為苗族人和樹木的生命關系,充實了“志”的新內涵。

  陳立群通過班會,成人儀式,升旗演講,朗誦比賽,游學,社團活動,讀書活動等等,強化激發師生們對“志”的理解和思考,希望苗族師生都能培養起“高遠的志向、高昂的志氣、高雅的志趣”,成為引領、陪伴一生的精神武裝。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如何在欠發達地區恢復和創設尊師重教、耕讀傳家的良好民風?陳立群號召老師們走進寨子,把社會最底層撬動起來,讓百姓們充分認識到教育對于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重要意義。在中組部幫扶臺江工作組的協調下,陳立群親自培訓駐村第一書記,內容包括教育與脫貧、尊師重教、家庭教育等等。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考后,陳立群將教師分成幾個組,走進寨子給高考中榜家庭送喜報,大力宣傳“考出一個孩子、脫貧一個家庭、帶動一個寨子”的典型事跡,啟發村民重視教育。

  校長是孩子們的“大家長”

  作為一校之長,陳立群更像一個大家長時時為孩子們操心。臺江民中的學生家長,有一半以上在外打工,很多學生缺乏完整的家庭關愛,父母常年不在身邊,還有的因為重男輕女陋俗從小被遺棄,或者父母離異。陳立群非常關心關注困難、留守家庭學生的身心健康,不遺余力確保讓每一個孩子安心學習、健康成長。到貴州工作之后,他出錢資助了多個貧困學生。

  只要聽說有師生生病住院,他再忙也要擠出時間親自去探望。多次晚自習時間親自送學生到醫院并陪伴著學生掛點滴。一天晚上十點多,陳立群去醫院第二次看望高燒住院的學生田美。這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遠在廣州打工。盡管病得較重,田美執意要求第二天回校讀書。陳立群說:“生命重要,還是學業重要?”田美回答:“一樣重要?!标惲⑷焊┫律碜?,親切地對田美說:“傻孩子,學業落下了,還可以補,而生命只有一次?!碧锩篮瑴I表示:“我不想自己將來還是過媽媽現在過的日子?!倍嗝礃銓嵱制惹械脑竿?!簡短的交流讓陳立群揪心不已。離開醫院,他就對田美回校后的補課做了周密安排。當田美安心治療后出院,在老師們的幫助下,很快就把耽擱的課程補了回來。

  高一(3)班學生毛進行是2018級高一報到最晚的學生。暑期,他搭乘叔叔的摩托車從老家趕往縣城,不幸遭遇車禍,腿被甩骨折住進醫院。陳立群聽說后,想方設法幫助毛進行籌集手術費用,保證他及時得到有效醫治。出院時,陳立群還自己出錢特地安排校辦老師去凱里買了輪椅送到醫院,把毛進行接到學校。那段日子里,雖然還不能正常行走,但毛進行每天坐著輪椅學習,課程一點都沒有耽誤。

  陳立群特別關心家庭貧困學生,為了及時摸清學生的家庭情況,每逢周末休息時間,陳立群都會走村串寨,對學校困難家庭的學生進行家訪,鼓勵家長讓學生完成學業。如今,陳立群的家訪足跡已遍布全縣各鄉鎮的許多苗寨,看到處在暫時困難中的貧困家庭,他總是忍不住出錢幫扶,累計已達10多萬元。陳立群說:“我就是一介書生,我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教好書,做好我自己的教育工作,不為功利,不求功德,只為心愿,這個心愿就是有更多的苗族孩子,能夠走出大山,去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薄懊癖娬w文化素質水平的提升,是國家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基礎。中國那么大,教育欠發達地區那么多,總要有人站出來去做這些事?!?/p>

  培養一支“不走的”教師隊伍

  中組部陳希部長親切接見陳立群,充分肯定他在扶貧工作中的貢獻。陳立群在向陳部長的匯報中提到:“所有的幫扶總是暫時的,所有的支教總是要結束的,關鍵在于增強貧困地區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功能?!痹谥Ы探Y束前,陳立群希望培養當地的造血功能。除了管好一所學校,他開始培訓全縣、全州乃至省內的校長和教師。

  陳立群曾兩度被聘為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應邀為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的全國優秀校長研修班授課30余次。來到黔東南以后,已多次應邀為黔東南州賀代明、汪海清名校長工作室的校長們義務授課。并被聘為“黔東南州校長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首席專家”和“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專家貴州省工作站專家”。貴州省教育廳專門成立了“貴州省陳立群名校長領航工作室”,30名學員來自貴州全省各個地區。

  如今,陳立群義務作報告開講座的足跡已遍布黔東南州的所有16個縣市以及州外的其他一些縣市,累計義務作報告開講座60余場,接受培訓的校長教師已超過一萬人次。在聽了陳校長的報告后,當地的校長教師們都說:“陳校長的報告是至今為止所聽到的最好的報告,既有理論高度,又非常接地氣,收獲很大?!?/p>

  臺江縣教科局為了充分發揮陳立群的名校長引領輻射作用,把全縣的18位初中小學校長分成六批到臺江民中學習取經。陳立群始終做到熱情相待,對校長們提出的問題給予一一解讀。2019年2月,貴州省委組織部、貴州省教育工委、貴州省教育廳聯合下文,要求全省各縣市區學習推廣臺江縣教育“組團式”幫扶的經驗。

  淡薄名利、立德樹人。從2009年開始,陳立群與愛人商量決定,把他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杭州市杰出人才獎的20多萬元錢拿出來,并動用整個家族的力量,設立“獎教金”,這個獎教金從杭州長河高級中學到杭州學軍中學,再到“臺江縣民族中學陳立群獎教金”。目前該獎金已在臺江民族中學先后發放了三次。陳立群還表示要想方設法,讓這個獎教項目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陳立群義務支教的義舉,在浙江、貴州,乃至全國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已經有更多的杭州退休和在職教師跟隨陳校長的腳步來到黔東南支教,僅臺江民族中學就有18位這樣的教師。

責任編輯:朱麗晨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