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大“好人現象”背后:薪火相傳見精神
發表時間:2015-12-12   來源:光明日報

  開學之前,大學生蔣程提前來到宿舍,在打掃衛生清潔自己的衣物時,花費3個小時將室友們的衣服鞋子也洗刷干凈,整齊晾曬在宿舍陽臺上,沒想到這一行為引起網友紛紛點贊,轟動一時。蔣程表示,“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沒想到反響會這么強烈。就像剛入校老師講的那樣,我們要用心為他人多考慮一點?!?/p>

  蔣程來自云南昆明,是河南農大園藝學院的大一學生,像他這樣“用心為他人多考慮一點”的人,在河南農大并不少見:毅然跳入冰冷刺骨的黃河湍流營救墜河父子的農大學生李二陽、寒假期間為學生們200多輛自行車戴上“防塵罩”的“中國好樓管”周自琴、苦尋失主歸還失物的河南農大教師王亮清、5年來義務輔導小學生的河南農大“愛心四點鐘課堂”……

  不僅有學生,還有教師、后勤人員,更有集體,河南農業大學成為“好人”集聚地并非偶然。

  榜樣就在身邊

  1902年成立的河南大學堂,幾經演變發展為河南農業大學,百年積淀中形成了“明德自強、求是力行”的八字校訓,“弘農愛國、厚德質樸、求真創新、包容奮進”的十六字農大精神。

  在此鼓舞下,自20世紀80年代初,一代代河南農大人與田野為伴,同農民交朋友,認認真真為農業科技服務。農大博士服務團、學生志愿服務團等都先后被樹立為全國先進典型,

  在菜農眼里“比農民還農民,隨叫隨到,有問必答”的“河南蔬菜之父”,是河南農大教授張紹文;退休后20多年堅持奔走在鄉野間,一直服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河南農大教授魏克循……這些全國聞名的先進人物,就在農大人身旁,成為每一位新入校學生的德育教材,傳承和踐行著校訓校風。

  讓“好人”教育成為常態

  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河南農大“好人”現象迭出的保障。1987年,由校級領導牽頭成立了“思政研究會”,由校黨委書記領銜會長、各個院系一把手直接參與的組織機構延續至今,師生們喜聞樂見的校園活動層出不窮?!暗赖履7丁薄白蠲澜處煛薄笆汛髮W生”評選等內涵豐富的校園活動,把思政教育和師生們緊密聯系了起來。

  食品學院三年級學生董瑞林告訴記者:“學校開展的‘大志、大愛、大雅’目標教育,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社會責任教育和基本素質教育三合為一,特色黨團日活動、主題班會等形式同學們很喜歡,對我們思想道德提升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p>

  “百名教授、百場報告”是河南農大1997年創立的一個精品講座,組織知名教授結合自身經歷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受到師生歡迎,被河南省高工委在全省推廣?!拔也灰頁P,不要報酬,就想讓學生少走彎路,繼承農大精神?!?9歲的退休教授劉波濤堅持19年,作“勸學”報告百余場,使成才之道、為人之道深入農大學子心靈。

  “好人”精神與時俱進

  新時期,河南農大“好人”精神與時俱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用成功與奉獻豐富和弘揚著農大精神。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2011級農大作物栽培與耕作學碩士研究生王靈光勵志當一名“新型農民”,摸索出一套適合家鄉發展的路子,經營土地一萬多畝,帶動畢業生就業和村民增收。2013年,他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隨著經濟發展,很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課外輔導和安全成為隱患,農大林學院師生發起“愛心四點鐘課堂”,堅持每天下午放學時間為留守兒童服務,2014年獲得全國“希望工程激勵行動”激勵成果獎;機電學院的“雷鋒站”20年來為市民和師生義務維修家電等數萬件。

  在老人摔倒扶與不扶成為社會焦點時,2015年5月20日,一封“感謝信”送到了河南農大,來自鄭州的賈鳳菊老人滿懷感激講述了自己騎車時不慎摔倒被三名農大學生救助并護送回家的故事,此事成為社會不同聲音中“用行動證明”的最好事例。(記者 劉先琴 通訊員 吳麒洋)

好人線索平臺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賈 玉韜
分享到: 
更多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好人365
頭條聚焦
中國好人榜
影像館
091101.jpg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