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藥師,免費救助無數病患;他是一個拾荒老人,熱心資助35個大學生;他是5個孩子的父親,子女個個都“有頭有臉”,他卻不要他們一分錢;他是一位退休老村長,真誠為民、無私忘我;他,名叫黃獻闊,廈門翔安區新圩鎮后亭村77歲高齡的老人,一名安貧樂道、甘于奉獻的優秀共產黨員。 1.“活濟公”自種草藥救病患 分文不取57年
眼前的黃獻闊老人,雖已逾古稀之年,但仙風道骨、神采奕奕,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 “患者大老遠過來排隊了,實在是不忍心讓他們等著”,上午10點多,黃老還顧不上吃早飯,剛進廚房,患者又進來問個不停,這是黃老每天的生活。黃老的“診所”可謂門庭若市,每天來“問診”的平均有三十多人,有坐飛機、有坐火車、有坐汽車、有自己開車、有坐公交車、還有步行而來的,遠至黑龍江、新疆等地。村里人回憶說,90年代初,在農村很少見到小轎車,但他們村里常常有小轎車進進出出,全都是奔黃老而來的。即便找黃老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黃老有一個雷打不動的規矩,就是對患者分文不取?!澳赣H當年是免費被治好的,我(免費)行醫算是報答那個為母親看病的老中醫”,黃老說,作為一名黨員,這不只是道德層面的事,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藥方管用,讓患者遠離痛苦”。2009年,患者蔡某得了怪病,無法小便,肚子一天天鼓起來,上醫院不見好轉,眼看支撐不下去了。他的家人找到了黃老,并許諾,幫忙醫好病,愿意送上家中7萬元存款。最后,黃老治好了蔡某的病,對方堅持將存折給他,他當天又把存折還了回去。 黃獻闊在為患者研磨草藥。資料圖片 接待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卻分文不收病人的錢,藥從哪里來?1997年,黃老在山上種了300多種中草藥,“需求量大的時候,我就把這些藥做標本給病人看,讓他們自己回家采?!?/font>黃老義務看病問診57載,醫好了不計其數的病患,治愈了諸多疑難雜癥。他的筆記本記得密密麻麻,“每一個驗證有效的藥方,我都用本子記起來,既總結也能讓更多人受益?!币恍┗颊咭仓鲃影鸭依锏墓裴t書、古偏方拿出來送給黃老,“有的醫書太久了,一拿竟碎了,我總是小心翼翼先記起來?!?010年,德藝雙馨的黃老獲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特色醫學建設專家大會,并被授予名醫牌匾。 眼看著年紀越來越大,從不收徒弟的黃老也開始有點著急了?!拔也幌矚g一些人拿著偏方大賺病人的錢?!彼f,“但是這么多的偏方、藥方,如果失傳了相當可惜。將來我想公布出來,留給社會?!睆?010年開始,黃老開始寫書,他希望能把這些神奇藥方出版,“把我知道的秘方和偏方寫進去,送給政府醫院,去治愈更多的病人?!?/font> 2.“活濟公”變廢為寶資助35名孩子上大學
黃老的家在半山腰上,他戲稱那是座“別墅”,其實就是個窩棚,更確切地說,是個垃圾場、養豬場、養牛場。到過黃老的住處,很多人都詫異了,家門口有像“小山”一樣的垃圾?!肮?,就是這些寶貝!”黃老指著院子門口?!皩氊悺本褪切┧芰掀孔?,用麻袋裝著,堆得跟小山似的,高過了2米高墻頭,家不遠處,還有堆滿塑料袋、編織袋、酒瓶子的垃圾山。 黃老有一組熟悉的數字:撿牛糞一袋22元,酒瓶子一個8分錢,塑料袋一斤1毛2,編織袋一斤7毛,塑料瓶子每斤2塊多,20多個瓶子就能有一斤。這些垃圾,在黃老眼里也成了“寶貝”,因為這些還可以賣不少錢。賣垃圾得來的錢,黃老全都用在困難學生和老人身上。幾年來,黃老先后捐款5萬余元,資助35名孩子上大學。黃老給村里27位孤寡老人每人送了一個電飯煲,總共花了一萬多元?!八蛡€電飯煲也就是撿幾千個塑料瓶,”黃老得意地說:“我送出去的電飯煲都是當時最好的?!庇腥舜致运懔艘幌?,送一個400元的電飯煲,黃老得撿近4000個塑料瓶,27個電飯煲,相當于要撿約10萬8千個塑料瓶子。一個73歲的老人,那得撿多少歲月啊。對這個數據,黃老不以為然,只是樂呵呵地笑。他說,家的邊上有個單位,他包辦了該單位的垃圾分類回收,做了5年了,每年能從垃圾里變廢為寶1萬多元。每到過年時,村里那些困難的老人還能收到他送來的棉被、衣物等日用品或“慰問金”。 黃獻闊在給患者按壓腿部穴位。資料圖片 3.“活濟公”樂做和事佬支持建新村
“如果沒有老黃的帶頭和支持,新村建設試點任務很難及時圓滿完成,也不會有今天村莊硬化、凈化、亮化、綠化、美化的景象?!焙笸ご逯Р繒浾f。黃老上世紀80年代擔任后亭村村長時,提出要用長遠的眼光統一集約經營土地、搞好村莊規劃的構想,并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多方籌措資金,修通了通往新圩集鎮的道路,還做了土地規劃,解決了村民無地建房和建房無秩序問題。 4.“活濟公”發明“黃老幾號”“闊幾號”龍眼
黃老還是個聰明的果農,他以自己的果林做試驗,大量嫁接了其他地區的龍眼好品種,結果還真搞出了名堂。 廈門市同安區新圩鎮后亭村村民、老中醫黃獻闊。資料圖片 1996年,龍眼價格開始大幅度下滑,黃老經過多地市場考察,發現龍眼的成熟期早晚對價格的影響很大,于是果斷引種早熟的龍眼品種。每次下山,老黃都會多留一個心眼:哪里的龍眼好,哪里的龍眼早,他都會刨根究底,直至找到母樹。一發現好的品種,就過去給人家取名,叫“黃老1號”、“黃老2號”,多年來,黃老已經引進了30多個品種。他說,希望全市的果農都能種上能夠賺錢的龍眼,歡迎有興趣的果農都到園子里接穗,保證免費。 養豬養牛、種龍眼、撿垃圾,黃老說他一年的純收入能有5萬元,這讓他很自豪:“我年紀也大了,對物質條件沒有多大要求”,無論怎樣,“免費看病的規矩不能破”。 5."活濟公“為何要做"苦行僧“?
熟悉黃獻闊的人都很清楚老人其實不愁吃穿,因為他的孩子是當地有名的企業家,有著殷實的家境。常常有人不理解黃獻闊為什么放著舒服的日子不過,而要獨自一人蝸居山里,辛苦勞作,培植草藥,撿拾垃圾,栽種蔬果,放羊豬牛,選擇“苦行僧”式的生活。面對這個問題,黃獻闊總會很自豪地說:“因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焙啙嵍辛Φ脑捳Z,透著自豪與喜悅,傳遞出責任與擔當。 (本網根據稿件《【中國好人小傳】黃獻闊:57年做好事不求回報》、《現實版“濟公”黃獻闊 57年的善舉擎起道德豐碑》、《樂獻大愛心自闊》、《“濟公”黨員黃獻闊》等綜合,感謝中國文明網·福建站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看完黃老的故事,我的內心有感動,有折服,有慨嘆。感動的是,一位衣食本無憂的古稀老人,堅持靠自己老邁的雙手,不懈地勞作,只是為了用余生圓滿自己的中醫夢;折服的是,這位老人在任時成就斐然、“退位”后還不閑著,僅憑著一腔打破沙鍋追到底的探索精神,就能在果園事業上做出驚動業界的成果,并且提供給他不菲的收入使施善之行得以維系;慨嘆的是,老人做好事的精神已然寶貴,他竟然整整堅持了57年!他從不間斷的執著,給我們帶來了難以言表的震撼和敬佩。黃獻闊,這位平凡的老人,他以自己樸素的行動,展示了老黨員的高風亮節與高尚情操,生動詮釋了對道德的質樸追求和精神向往,也給我們年輕一輩留下了關于人生價值的思索和感悟。 (責任編輯:陶恒) 【本網點評】 ·為自己代言 做個溫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