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歲女孩小悅悅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施以援手。此事在江門引發了網友廣泛熱議。 “如果你遇到不幸的小悅悅會怎樣做?”南方日報針對小悅悅事件引發的社會熱點問進行了一次調查,62%受訪者表示會選擇撥打110、120,而選擇“默然離開”的占6%。 大多受訪者不敢走近傷者 本次調查問卷設置5個問題,發出100份,61份有效。受訪者涉多個行業,年齡從20歲到50歲不等。 問卷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你遇到不幸的小悅悅,會怎樣做?選擇“打110報警電話、120急救電話”的受訪者占62%,其次分別是“第一時間將傷病患者轉移至安全地方”和“打電話給親友或找周圍群眾援助”,所占比例分別是17%、15%,余下的6%“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默然離開”。 盡管愿意打電話求救的人很多,但多數受訪者表示,“打完電話后,絕對不會走過去”,“不會靠近3米內”。只有一名受訪者阿翔表示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受訪者細肥表示:“先拍視頻證明自己不是肇事者,再進行救助?!盧ain也說:“第一時間拿出手機拍照、報警、找120、找路人作證?!?/p> “農夫與蛇”挑戰道德底線 小悅悅事件中,18名路人默然離開,所以調查的第二個問題是:你認為當下一些“助人難”的情況是何原因造成?調查顯示,認為“風險大”的比例最高,占54%,這些受訪者害怕承擔被誤認為肇事者、被訛詐、動機受到懷疑等風險?!跋勇闊钡谋壤沃?,占34%,其中包括可能面臨運送傷員、墊付醫藥費、接受媒體采訪甚至錄口供等種種情況。此外,有12%的受訪者認為市民缺乏基本的救助知識,救助“無方”導致“助人難”。 在調查過程中,受訪者阿才和劉先生更直接指出,“助人難”源于“社會風氣不好、國民素質低”等原因。網友“消失的蘋果”說:“不救助源于沒有安全感?!?/p> 拿什么來紓解信任危機? 一方稱助人為樂,另一方稱對方是肇事者。在彭宇案和許云鶴案中,沒有監控系統,沒有路人作證,“助人者”極可能成為“傷人者”。當做好事的人被懲罰時,誰還會主動助人呢?不禁要問,拿什么來紓解已瀕危的信任危機? 調查顯示,“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讓好人放心行善事”的呼聲最高,占29%;比例接近的還有提高廣大市民應急救助知識,以助市民“行善有方,救助得當”;加強“樂于助人”、“懲惡揚善”等正面輿論引導;設立“助人為樂(救死扶傷)獎勵基金”,鼓勵市民主動幫助他人,所占比例分別是22%、20%和19%。此外,10%受訪者認為還要加大違法犯罪行為懲處力度。 受訪者細肥補充:“應該完善法律,對救助后被傷患者或傷患者家屬訛詐勒索的情況,對冤枉好人者判嚴厲的刑罰和罰金?!? |
- 上一篇:
-
高校學生鬧市兩次做“暈倒”試驗 僅一對夫婦施救
已是第一篇
-
高校學生鬧市兩次做“暈倒”試驗 僅一對夫婦施救
- 下一篇:
-
人人爭當好人 "南京好人"選樹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已是最后一篇
-
人人爭當好人 "南京好人"選樹活動的實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