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您讓我相信
只要堅持
鄉村女孩也能有廣闊的未來”
“那一刻
我捧著手機,心跳得很快
原來在您心里
渺小的我從未被風吹散”
兩個學生寫給侯長亮老師的親筆信。受訪者供圖
教師節前夕
曾在云貴山區支教11年的侯長亮
收到了兩份
跨越8年時光的特殊“禮物”
不是鮮花,也不是賀卡
而是兩封親筆信
這兩封信都在講述
一位支教老師
當年在講臺上點燃的那束光
如何穿透歲月的塵埃
照亮兩個鄉村女孩
走出大山、走向遠方的路
侯長亮(前排左一)與他教過的孩子合影。受訪者供圖
01
2011年
侯長亮大學畢業后
先后在廣西河池、貴州畢節
和云南昭通等地的偏遠山村
義務支教11年
這兩封信就來自
他在貴州畢節雞坡小學支教時
班上的學生
2015年8月
侯長亮來到畢節雞坡小學
那時,雞坡小學的校舍
破敗不堪
到了無法使用的地步
孩子們只能在村民家中
或者在活動板房中讀書
“學校還在修建時我去當地走訪
那些孩子們就會從門口往里面看”
這樣的場景讓侯長亮意識到
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
他當即告訴孩子們
自己會在下學期來教他們讀書
“他們不敢相信
好多學生來向我們求證”
這讓他堅定了決心
留在雞坡小學支教
侯長亮(中)與孩子們課間玩耍。受訪者供圖
02
兩年后
隨著國家義務教育相關政策
深入實施
輟學的學生明顯減少
侯長亮開始有精力
潛心研究怎么當老師
與此同時
他嘗試把孩子們上學的場景
拍成視頻發到網上
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也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
招考了七、八位在編老師
2017年7月
學校招考到了一定數量的老師后
侯長亮覺得自己應該前往
更缺老師的偏遠山村小學支教
于是他離開雞坡小學
與妻子雷宇丹一同前往云南昭通
五年后
侯長亮與妻子
結束長達11年的山村支教生涯
一起回到邵陽老家
03
離開雞坡小學8年后
這兩封信
從不同的地方飛來
訴說著一樣的感動與感恩
曾經因旁人不解而無數次猶豫
要不要繼續上學的
鄉村女孩
被侯長亮那句
“讀書從來不是男生的專屬
女孩子更要靠知識
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擊中內心
勇氣的種子自此在她心里
生根發芽
如今已經走進大學校園的她
從未忘記
這位啟蒙老師給予的
溫暖與力量
曾經那個拍照總愛躲著的
害羞女孩
因為爸媽常年在外省打工
和弟弟成了留守兒童
是侯長亮教導、激勵她前進
懵懂無知的女孩
從此找到了自己的夢想
進了縣城
一步一步前進
變成了別人口中“厲害的人”
去年,她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學
“那時的我們雖然貧窮
卻覺得自己擁有了全世界
因為
講臺上有光”
04
“我們不主張
單純地通過物質和金錢捐贈
來幫助大山里的孩子
除非確實需要”
侯長亮不希望學生
對外面的捐贈產生依賴
更不希望他們
產生不勞而獲的想法
他要引導這些孩子
通過勞動和付出去獲得回報
因為這樣的回報才是
有尊嚴的
有力量的
更是有自信心的
云南昭通向陽小學墻上的墻繪。受訪者供圖
“施舍幫助不了別人
尊重卻可以”
侯長亮的整個支教生涯中
都愿意自己像螢火蟲一樣
為山區孩子帶來一點光
05
“講臺上有光”
這束光
被無數個侯長亮老師
點燃
跨越大山 穿透歲月
照亮學生們的遠方
這束光
印證了
即使是最“渺小”
最“怯生生”的孩子
老師的關懷也從未被“風吹散”
反而成為她們心底最暖的名字
——“亮亮老師”
“我當年
在偏遠山村義務支教播下的光
多年后被學生捧回來
還帶著她自己成長的溫度”
亮亮老師如是說
“希望她們在大學里多探索
讀更多的書,見更多風景
學業有成,未來大有可為
人生之路一帆風順!”
謹以此文
致敬所有堅守在教育一線的
老師們!
教師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