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家庭家教家風傳統文化深厚,素有“大儒之鄉”的美譽。家住衡水的張兵深受熏陶啟發,積極傳承與弘揚家風文化。2023年,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協調,“家風家訓”文化帶得以建立,涵蓋家風大道、家風文化館等,構成含傳統家文化、紅色家文化等九大板塊的完整體系。
張兵在桃城區社區家風家教家訓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授課。河北省文明辦供圖
文脈引家風 譜寫綿延新章
張兵探索總結“十家連心”三部曲。他親自上門,幫助家庭明家訓,讓家風文化在每個家庭中生根發芽。他還廣泛收集家風故事,使這些感人至深的事跡在每個家庭中得以傳播和傳承。
張兵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和重要節點,創新性地舉辦“太陽花”“月亮節”“鄰居節”等特色活動,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到文明家風建設的中來。
截至目前,張兵共組織開展了家風宣傳活動300余場,特色活動260余場次,吸引了4000余戶居民深度參與。
文化養家風 守護朝夕美好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睆埍钚偶彝ソ逃牧α?。早在2011年,張兵便創立了親子讀書社,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浸潤于傳統文化中。后讀書社演變成“在田學堂”,一個集國學經典共讀、親子溝通課程、戶外親子活動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習平臺。
多年來,“在田學堂”共開設了3000余期的相關課程,服務了1200余個家庭。
張兵在田學堂國學誦讀班為孩子們講解論語。河北省文明辦供圖
張兵也時刻關心著社區內的老年人們。自2017年起,他發起了“情系桑榆 暖心助老”文明實踐項目,涵蓋國學講堂、太極教學、書法指導及餐飲服務等多個方面,讓老年人在安享晚年同時,也能夠學習到新知識,增強自己的才藝。
截至目前,項目已經服務了1.2萬人次的老年人,其中還包括1300余人次的失能及半失能老人。
張兵(左)到社區康養中心慰問老人。河北省文明辦供圖
文明育家風 涵養時代風尚
張兵深知家風家訓的重要性,他通過“初心鄰里匯”微信小程序和“積分存折”等創新方式,成功培育了“愛在身邊”巾幗力量、“悅之聲”社區合唱團、“鳳之韻”老年模特隊等14支文明實踐隊伍,這些團隊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更為社區文明建設注入了新活力。同時,他還培養了500名社區文明實踐傳播者,他們成為了推動社區文明風尚的重要力量。
為推動社區自治,張兵積極組織社區“熱心人”共同籌建鄰里理事會,這一平臺在社區活動舉辦、紅白事幫辦、鄰里糾紛化解等多個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截至目前,鄰里理事會已組織活動2000余場次,幫助210戶居民順利辦理紅白事,并成功化解了356例鄰里矛盾糾紛。
正是這些微小的、日常的文明實踐,讓好家風逐漸引領著社區形成良好的民風。
2024年第二季度
張兵榮登“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