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仁曲措,女,藏族,1995年6月生,中共黨員,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中心文博助理館員。作為那曲市羌塘女子文物普查隊隊長,次仁曲措和隊員們走遍那曲市11個縣(區)、100多個村(居),以無畏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記錄著藏北高原的歷史文化遺產。
青春選擇 跨專業踏上高原普查之路
2023年11月,我國在時隔16年后再次啟動文物普查工作,這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藏北高原上,活躍著一支特別的隊伍——羌塘女子文物普查隊。這支隊伍由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藏族女子組成,次仁曲措擔任隊長。盡管次仁曲措在文物系統已有幾年的工作經歷,但對于文物普查工作,她此前并未深入接觸過,而且并非專業出身。面對初次擔任普查隊長的重任,她內心充滿了緊張和焦慮。然而,出于對文物事業的熱愛以及對普查工作的高度重視,她積極投身于國家和自治區舉辦的普查培訓,虛心向參與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前輩請教。她廢寢忘食地學習,不斷拓展相關知識理論,為普查工作做了大量充分的準備。
正式開展普查工作后,次仁曲措主動挑起最困難、最棘手的任務。每次行動前,她都會細致地規劃路線,積極與當地群眾和工作人員溝通協調,合理安排隊員的工作任務。她帶領普查隊伍克服了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難,采用“白晝實地丈量+深夜整理建檔”的工作模式,圓滿完成了全國海拔最高市縣的野外實地普查任務。截至2025年3月,女子普查隊員們的累計行程已達50000余公里,完成了648處不可移動文物點的實地普查工作。其中,復查文物點331處,新發現文物點317處。
堅守使命 用腳步丈量文明長度
那曲地處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氣候寒冷干燥。即便到了三月,這里依舊面臨著溫度極低、缺氧且風沙肆虐的嚴酷環境。次仁曲措帶領普查隊員們,克服了零下20度的低溫以及8至10級的大風,順利完成了相關文物點的實地調查、資料整理、圖紙繪制和信息填報等工作。在普查期間,由于高海拔環境以及高強度的工作,所有隊員都出現了感冒發燒的癥狀。尤其是次仁曲措,發燒到39度多,聲音沙啞得幾乎無法發聲。但為了不耽誤普查進度,她依然堅持和隊員們一起爬山開展調查工作。在班戈縣進行調查時,她和隊員們在暴雨中堅持普查了6個小時;在尼瑪縣,由于無法及時返回住宿點,她們只能向當地村民借宿過夜。
薪火相傳 用信念守護高原文化根脈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次仁曲措和隊員們從前輩手中接過了文物普查的“接力棒”。她們秉持著守望初心、嚴謹求實、傳承共享的信念,翻雪山、穿荒漠,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努力拼湊出歷史的完整圖景。在普查過程中,次仁曲措和隊員們還積極開展文物保護宣傳工作。她們向牧民耐心講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解答牧民心中的疑問,引導牧民從文物保護的旁觀者轉變為線索提供者和文物守護者,為普查工作貢獻力量。當地牧民們積極響應,主動為普查工作提供線索。不少牧民甚至特意將放牧點遷移到文物點附近,以便更好地看護文物,防止其遭受破壞。正是有了群眾的積極參與,這次文物普查工作不僅是一次對歷史信息的記錄,更成為了一場文物普查的接力與文化共建的生動實踐。
次仁曲措和隊員們把高原當作課堂,用步履書寫篇章,將青春的激情與信仰的力量深深扎根在這片純凈又荒涼的土地上,譜寫了一曲新時代文物工作者的動人贊歌。(責任編輯:郭雯 周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