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妙榮,女,1981年6月生,中共黨員,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城北幼兒園園長。姚妙榮扎根基層幼教崗位23年,始終用心守護困難兒童的成長。她積極創新,將家鄉的非遺“黃河老腔”與幼兒教育巧妙融合,創辦了黃河老腔少兒傳承團。在她的帶領下,學生們登上了國家級舞臺,讓文化自信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深深扎根。姚妙榮曾獲“陜西好人”等榮譽。
用行動踐行擔當
2016年,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姚妙榮看到這些政策后,便在心里琢磨,怎樣才能將國家政策與一線教學工作緊密聯系起來,把當地的傳統文化引入幼兒園,從小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文化的種子。她思索良久,腦海中漸漸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黃河邊的幼兒園,理應用黃河文化來滋養孩子?!?/p>
有一次,姚妙榮帶孩子們去參觀古渡坊。坊內,老腔藝人正進行著熱火朝天的表演,他們那渾厚且充滿力量的聲音唱著“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仿佛要穿透天際。姚妙榮發現,孩子們圍在臺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舞臺,看得十分入神??吹竭@一幕,姚妙榮更加堅定了讓孩子們學習老腔的念頭。然而,在拜訪老藝人時,她三次碰壁。老藝人們覺得老腔腔調粗獷豪邁,而孩子們聲音稚嫩,根本不適合學。不僅如此,家人們也在微信群里不斷反對,有家長說:“不識字學這個干啥?”“吼壞嗓子咋辦?!泵鎸议L的質疑,姚妙榮耐心解釋:“你們把孩子交給我,就是希望他們能學到東西,我和你們的初衷是一樣的,請相信我?!彼木礃I精神和執著態度最終打動了老藝人,老藝人們這才答應在幼兒園里試一試。在訓練過程中,姚妙榮始終陪伴著孩子們,她就像孩子們的定海神針,一邊鼓勵孩子們,一邊激發他們拿出最好的狀態。結果讓她驚喜不已:“孩子們記憶力強、表現欲望高,很快就能完整地呈現曲目?!崩纤嚾藗儗Υ艘搀@嘆不已。
用職責書寫大愛
為了讓孩子們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姚妙榮可是費了不少心思。外出表演的費用不夠,她就四處籌集資金。她跑過鎮政府、去過民政局、找過教育局,她的堅持和付出感動了潼關縣的一位愛心人士,這位愛心人士為她捐贈了6萬元,支持她帶著孩子們走向更大的舞臺。23年里,姚妙榮自掏腰包13萬元,為孩子們購買表演服裝、支付化妝費用等。姚妙榮帶著她的這支“娃娃團”創造了許多奇跡:2020年北京全國青少年春晚,萌娃們身著土布衣唱響《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被網友稱贊為“最萌文化輸出”;2020年央視《味道》春節特別節目、陜西省道德模范頒獎晚會、2021年陜西省戲曲春晚,孩子們與秦腔名家同臺演出,謝幕時老藝術家們集體起立鼓掌,給予高度認可。
姚妙榮記得,2020年北京春晚候場現場,有熱心演員和導演看到孩子們穿著她自費定制的土布衣,臉蛋被畫成年畫娃娃的模樣,便親切地問道:“你們是從哪兒來的呀?”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用家鄉話回答,一點也不怯場。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些孩子中多數都是困難兒童。姚妙榮經常跟老師們說:“咱們小時候條件不好,眼界受限,興趣愛好也少,就算有也很難得到好的培養?,F在各方面條件都好了,咱們得讓孩子們開眼界、長見識、提素養?!?/p>
用奉獻托舉火種
姚妙榮以大愛成就了孩子們,可命運卻沒能讓她留住最親的人。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進京演出前一周,姚妙榮遭遇了雙重打擊——她的奶奶和父親相繼離世。但她強忍著悲痛,堅持完成排練,一直等到孩子們登上央視舞臺的那一刻。為了確保孩子們去北京的路上平平安安,她讓身為醫生的丈夫從單位請假,擔任隨隊醫生,承擔起照顧孩子的重任。姚妙榮始終堅信:“我們不是在單純地教戲,而是在育人?!蓖踔竞赖耐懽兙褪亲钣辛Φ淖C明。老師們感慨地說:“這孩子以前都不敢抬頭,現在卻能站在千人舞臺上表演!”如今,城北幼兒園每年都有不少家長慕名而來,他們知道在這里,孩子們可以學老腔、踩高蹺、演古戰船,讓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童年時光。
如今,城北幼兒園藝術團已經發展到第八團,每個方隊都設置了AB崗。這樣一來,就算小演員生病,替補的孩子也能立刻頂上。姚妙榮常說:“每個孩子的童聲,都是黃河文明的音符。我愿意做永遠的守藝人,讓文化自信的根,在孩子們的心中深深扎下?!保ㄘ熑尉庉嫞汗?顏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