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俊球,男,1971年5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常州某電力有限公司三級專家。袁俊球扎根能源領域30余載,取得授權專利30余項,攻克蒸汽儲能、糧食烘干、智慧漁業等多項技術難題,累計為企業降本超1.5億元,惠及金壇區300余家企業和鄉村產業項目。他深知農民生活艱辛,主動利用休息時間跑遍田間地頭為農民解決生產技術難題。袁俊球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專注能源變革 下好綠色轉型“先手棋”
從青絲到白發,袁俊球始終保持著“清晨第一個到崗,深夜最后一個離場”的習慣,他堅守崗位職責,以科技創新為驅動,致力于破解能源利用難題。2016年,江蘇省推進“兩減六治三提升”行動,淘汰高污染燃煤鍋爐勢在必行,但金壇紡織、印染等行業對蒸汽的需求卻持續攀升。如何更清潔、低成本制取蒸汽?袁俊球敏銳捕捉到谷電低價優勢,提出“用夜間谷電制取蒸汽供企業白天生產使用”。但蒸汽體積龐大,難以囤積。袁俊球以“棋道”思維突破傳統技術邊界,大膽提出“通過高壓將蒸汽液化成高溫水存儲”的方案,歷經數十次試驗驗證,成功研發谷電蒸汽蓄熱鍋爐,在某針織廠投入使用,將蒸汽成本降低60%以上。袁俊球還將圍棋“復盤”理念融入科研,善于從實踐中汲取靈感,陸續攻克了工業余熱回收、光伏消納等技術瓶頸,以執著專注的匠心和敢為人先的闖勁,為能源綠色轉型寫下了生動注腳。
躬身服務實體 當好企業發展“護航人”
“企業需求在哪里,創新就指向哪里!”袁俊球堅持精研技術、服務企業,注重將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實際成效。2024年,袁俊球主動扛起責任,帶領團隊深入金壇區高耗能企業,以“私人定制”服務破解用能難題。針對紡織企業蒸汽成本高、環保壓力大的痛點,他首創“谷電蓄熱 多能協同”技術,為某制衣公司打造“零碳蒸汽車間”,僅用30天完成系統改造,助其通過歐盟碳排放審核,保住了1.2億元外貿訂單。面對鋰電企業厚生新能源熱力管網覆蓋不足的困境,他量身定制“氣電混動蒸汽方案”,每噸蒸汽成本降低28%,年節約成本200萬元,實現能耗與碳排放“雙降”?!霸瑢<也粌H懂技術,更懂企業的心!”業內同事不禁感慨。
心系廣大群眾 譜寫鄉村振興“奉獻曲”
袁俊球深知“粒粒皆辛苦”的艱辛,主動將鄉土情懷化作服務“三農”的奉獻擔當。2016年,他聽聞魚塘因斷電缺氧致魚群死亡,主動放棄周末休息,深入養殖基地調研超30次,耗時3年終于研發出“漁光儲一體化”智慧漁業系統。為測試設備可靠性,他又連續數月駐扎魚塘,與漁民同吃同住,最終實現手機遠程控氧、智能預警,幫助漁民降低養殖成本至少30%,提升產量30%。
后來,袁俊球又得知指前鎮建春村農戶因燃煤烘干成本高昂而發愁,他帶著團隊利用節假日在金壇地區各個村鎮跑了個遍,立志要用“熱泵+熱回收”技術,給農戶改造燃煤糧食烘干機。2021年11月,首臺設備成功改造投運,將每噸糧食烘干成本從150元降至25元,每年可節省成本近40萬元。最近,袁俊球根據農戶需求,進一步研發出“全封閉式”糧食烘干機,預計烘干成本還能再降30%,后續將服務于朱林村農場建設。袁俊球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我自己加加班沒什么的,能為農戶們做點實事、好事,就很開心了!”
從田間地頭到工廠車間,從實驗數據到現場設備,54歲的袁俊球仍活躍在創新鉆研、奉獻服務的第一線,帶領團隊在能源變革、惠企利民的棋局中弈出一盤綠色賦能的“妙手乾坤”。(責任編輯:周勝武 楊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