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的麥保爾、馬婭夫婦
用30余年的歲月
投入時間、精力與家產
默默守護著一份份“世界記憶遺產”
——僑批檔案
僑批是海外華僑華人
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
僑批主要分布于粵、閩兩省
其中廣東省潮汕地區的僑批數量眾多
搶救保護、收集整理、修復研究僑批
成為麥保爾、馬婭夫婦一家兩代人
共同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麥保爾、馬婭夫婦。廣東省文明辦供圖
“我們內心非常著急
于是大范圍收集僑批”
馬婭出生于汕頭
麥保爾生前也曾在汕頭工作
在汕工作期間
麥保爾有一次偶然接觸僑批
從此與僑批結下不解之緣
上世紀90年代初
社會對僑批認知和重視程度不高
當僑批還被視為普通的郵品“實寄封”時
麥保爾卻敏銳地意識到
這些信件背后蘊含著巨大歷史價值
“我和我丈夫一直有集郵習慣
我們接觸僑批后
認為其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
是一種孤品”
一種強烈的信念驅使麥保爾
義無反顧投入到收集僑批的工作中
他深入鄉村、遠赴海外
發動上百人參與收集僑批
甚至不惜以房產置換近9萬件僑批
只為能將這些珍貴的僑批保存下來
他們深入民間
從一個個家庭手中接過
這些承載著厚重情感的信件
仿佛也接過了那段沉甸甸的歷史
2022年10月馬婭與女兒麥琳琳向汕頭市檔案館捐贈僑批檔案。廣東省文明辦供圖
“僑批的收集
無疑是一場耗時費力的無畏之旅
而收藏則是一場傾注心血的無私堅守”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
馬婭始終與丈夫麥保爾堅定地站在一起
從1992年開始至2020年麥保爾辭世
夫婦倆自發收集收藏僑批近12萬件
成為僑批收集的 “先行者” 和 “志愿者”
他們還攜手購置兩套300多平的房產
并保持空調30余年常開
只為讓近12萬件僑批
得以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中妥善保管
搶救收集與無損保管
為僑批的保護邁出了堅實的
第一步和第二步
跨度更大、難度更高的第三步
——系統整理
則需要更加深厚的功底與耐心
在相關專家的鼓勵與支持下
麥保爾開始了“讀批”“整批”的艱辛工作
他按地域、家族、時間
對僑批進行分門別類自建體系
在整理僑批的工作中尋找歷史的脈絡
在他的努力下
約7萬件僑批得到了系統的整理
為后來的專業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麥保爾辭世后
年近七旬的馬婭帶著女兒
繼續著丈夫未竟的事業
投入到“家藏”僑批的整理工作中
她們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
繼續守護著這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讓僑批的故事得以延續
讓華僑的精神得以傳承
“我們從收集僑批的第一天起
就是抱著搶救文物的心態
就是打算捐贈出去 從沒想過要出售”
馬婭深知
這些僑批不僅僅屬于他們個人
更屬于國家、屬于歷史
2021年6月19日
馬婭攜女兒前往汕頭
完成了麥保爾的遺愿
——將40121件精心整理的僑批原件
無償捐贈給汕頭市檔案館
這并非麥保爾、馬婭夫婦的首次捐贈
也非最后一次
早在2004年
當汕頭市籌建僑批文物館之際
麥保爾便主動贈送了
錄制有4.3萬多件僑批的32張光盤
并親臨指導整理
在麥保爾2020年辭世之年
馬婭母女又向嶺南金融博物館
捐贈了1萬件僑批原件
2022年10月
馬婭母女再次向汕頭市檔案館
捐贈了8000件僑批原件
“把這些文物交給國家,我們最放心了”
馬婭說
除了僑批的收集與捐贈
麥保爾、馬婭夫婦還熱心公益事業
他們關注困境兒童
資助逾萬名兒童走出困境
他們發起公益活動
為患有近視或嚴重眼疾的困境家庭兒童
提供救助補貼
他們的善舉傳遞著溫暖與希望
馬婭翻閱受助孩子送來的新年賀卡。廣東省文明辦供圖
麥保爾、馬婭夫婦的故事
是一曲家國情懷的贊歌
他們的名字已經與僑批緊緊相連
這對平凡的夫婦用一生的熱愛與執著
守護著這份跨越時空的情感紐帶
讓僑批的故事永遠流傳
讓家國情懷永遠熾熱
2024年第三季度
麥保爾、馬婭榮登“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