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生成,男,回族,1961年12月生,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東源村村民。李生成一家四十余年如一日,將流浪聾啞智障老人馬維昌視作至親,從收留照料到移民攜行,用跨越血緣的大愛書寫新時代家風傳奇。
如親如故,始終如一照顧一個人
1981年寒冬,一位名叫馬維昌的流浪漢出現在固原市彭陽縣新集鄉馬旺堡村的李生成家門前,李生成的哥哥和嫂子看他可憐就給了碗飯,本想詢問其家庭住址送回去,結果發現他是一個聾啞人。彼時,李家人擠在一口小小的窯洞里,糧缸見底,但看著蜷在灶臺邊取暖的身影,李生成的父親沉思片刻后說道:“留下吧,就是多雙筷子的事兒?!比欢莻€年代,最難的事正是“多雙筷子的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李生成讀完初中就輟學在家,幫助哥哥打工掙錢、操持家務。因為馬維昌患有先天性智力缺陷,不能與人正常交流,有時還會到處亂跑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李生成也承擔起了照顧馬維昌的重任,這一擔就是40多年。馬維昌在李生成無微不至地照顧下,身體逐漸恢復健康,精氣神也越來越旺。
從非親非故到如親如故,李生成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誠心照顧著這位命運孤苦的老人,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在最艱難的時候也從未想過拋棄他。
信義夫妻,相互扶持撐起一個家
成家后的李生成盡管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幫襯,但兩個兒子的陸續出生,還有常年需要照顧的馬維昌,讓家庭生活愈加捉襟見肘。2009年,李家面臨移民搬遷的重大轉折。臨行前,親戚前來勸說,帶個拖油瓶不劃算,照顧了這么多年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罢δ苌岬媚??娃娃們在他懷里搖著長大,木頭玩具都是他一點點給磨出來的,還常跟我砍玉米稈子。他不是拖油瓶,是咱自家人?!崩钌蓤远ǖ卣f。
在李生成一家搬遷到紅寺堡鎮東源村后,夫妻倆勤勤懇懇種地、打工,一邊供養兩個孩子讀書學習,一邊悉心照顧馬維昌老人。馬維昌年紀大了,換了陌生的環境不像年輕人能快速適應,常常在村里走丟,偶爾會鬧脾氣、耍性子,但夫妻二人從不抱怨、從未嫌棄。2023年6月,馬維昌身體疼痛不止,李生成夫婦帶他到市醫院就診,診斷結果為肺氣腫,所幸就醫及時,病情得到控制。夫妻二人分工配合,妻子回家干活照看莊稼,李生成全心全意照顧住院的馬維昌,白天為其擦身換衣、端水打飯,晚上就在病房打地鋪陪伴。同病房的患者和醫護人員看在眼里,得知他們毫無血緣關系后紛紛感嘆不已。
榜樣力量,無私奉獻傳承一個善
如今,李生成的兩個兒子也已成家立業,他們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經?;丶姨酵R維昌和父母親。一起搬遷來的鄰居們聽說了李生成一家照顧陌生老人的善舉,也處處幫襯著他們。李生成蓋新房子時村里的男人們來搬磚和端水泥,女人們擇菜做飯,都盡己所能幫忙。村委會積極協調,為馬維昌申請辦理高齡津貼。李生成在蓋新房子時還專門單獨給馬維昌留了一間,看著寬敞明亮的大房子、和善親切的鄰里友人,都讓馬維昌笑得合不攏嘴。
2023年,李生成一家被村里評為“六個先鋒”示范戶,孝行佳話廣為流傳,成了人人學習的好榜樣?!安还苁切『⒁埠?,還是大人也好,東西拿來先給老人(馬維昌),這是我親眼見到的,這種精神,我太佩服了?!崩钌傻泥従诱f起來連連夸贊。民政部門幾次要接馬維昌去養老院,而馬維昌卻早已“認定”了這個家?!鞍謰屗藕虿粍恿?,我要像父母那樣照顧他。不同姓,但‘同心’?!崩钌傻膬鹤永钚↓堈f。李生成也笑著擺手說:“苦日子一起熬過了,好日子更要一起過?!保ㄘ熑尉庉嫞褐軇傥?白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