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少華,男,1948年5月生,中共黨員,黑龍江省齊齊哈爾訥河市廣播電視局退休職工。楊少華為社區居民義務理發61年,理發超3萬人次,從青絲到白發,從孩童到遲暮,都是他義務理發的服務對象。一件小事,楊師傅堅持了整整61年。無論清晨還是黃昏大家總能看到他理發的忙碌身影,一把“益剪”陪他走過了大半生。
青春學技 走上義務理發路
20世紀60年代,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還在讀中學的楊少華萌生出為大伙免費理發的念頭。于是,他利用業余時間到附近的理發店學習理發技術,學成后主動為在校師生免費理發。剛開始大家過意不去,常常會把錢塞給楊少華或給他送些東西,在一次次堅決拒收后,大家從心底里真誠地感謝這個富有愛心的小伙子。
歲月更迭 堅守公益理發情
自此,楊少華的義務理發之旅正式開啟。初中畢業上中專、中專畢業進工廠、入伍當兵、復員回鄉,他走到哪兒,理發的剪刀就跟到哪兒,這么多年義務理發從未間斷。在學校為師生理發,在工廠為工人理發,當兵入伍的5年里,楊少華更是用自己的津貼買了一套理發工具,為干部戰士理發。61年過去了,楊少華從朝氣蓬勃的少年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人,他的理發工具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那顆義務理發的初心卻從未改變。隨著年紀一天比一天大,身體也不再像年輕時那般硬朗,家人更是因此擔心他的安危。但無論面臨怎樣的困難,他從未想過放棄義務理發。楊少華笑著說:“每次我看到人們理發后的微笑和感謝,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p>
服務聚焦 溫暖特殊群體心
寒來暑往,楊少華義務理發的腳步從未停歇。社區里的老人們行動不便,去理發店成了難事;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邊,頭發經常兩三個月不剪;殘障人士因為身體原因,理發也多有不便。為了滿足這些特殊群體的理發需求,他主動上門聯系,做好服務記錄,專門建立了一份特殊的服務名單。此后,他按照名單上約定的時間,定期上門服務,為老人們修剪頭發,陪他們嘮家常;為殘疾朋友小心理發,生怕弄疼他們;為困難兒童剪出一個個爽利的發型,讓孩子們臉上綻放出自信的笑容。
61年執著堅守,他用一把“益剪”書寫了一段溫暖人心的公益故事;61年無私奉獻,他用畢生精力矢志踐行著雷鋒精神。如今,楊少華已年逾古稀,但他依然活躍在義務理發的一線,用手中的“益剪”服務身邊人、溫暖鄰里心,他的善舉將引領更多人投身公益,傳遞愛與希望。(責任編輯:周勝武 單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