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盛利,男,1963年11月生,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湘江源候鳥守護的志愿者。唐盛利以滿腔癡情和不渝堅守,致力于“候鳥守護者”行動10余年。他率領志愿者團隊,精心攝制《藍山百鳥圖》,此舉不僅填補了藍山縣域鳥類科學監測領域的空白,更為生態保護貢獻了寶貴資料。唐盛利曾獲湖南省學雷鋒優秀志愿者、“湖南好人”等榮譽。
源于熱愛 不懼風險
唐盛利長期專注于學習鳥類知識,于2013年加入了湖南省護鳥營,并擔任“湘江源候鳥守護站”的站長,從此踏上了長達10余年的義務護鳥之路。作為站長,唐盛利每天帶領志愿者深入鄉村,白天觀察,晚上巡邏,確保候鳥安全遷徙。護鳥多在月黑風高之夜,特別是在高山之上,夜間巡邏更是考驗重重。山路崎嶇濕滑,唐盛利好幾次差點跌下山去,但他始終堅定信念,不畏艱難。面對妻子的擔憂,他總是樂觀以對。
在唐盛利和志愿者們的共同努力下,護鳥行動得到了廣泛宣傳。藍山縣政府也積極響應,出臺護鳥措施,并加大了執法力度。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打鳥行為在藍山縣域內大幅度減少,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
熄燈“讓路” 護鳥回家
2020年,縣城廣場上出現了一幕異常景象:成群的鳥兒在射燈周圍亂飛,最終因體力耗盡而紛紛墜落。唐盛利憑借豐富的護鳥經驗,迅速判斷出問題所在——射燈干擾了候鳥的飛行方向。他立即向上級反映,提議在候鳥遷徙期間關閉射燈。政府迅速響應,決定熄燈3天,以確保候鳥能夠正常飛行。
這一事件經過媒體報道后,引起廣泛關注,更多人開始參與到護鳥行動中來。為了從制度上保障護鳥工作,護鳥被寫入了村規民約。曾經的打鳥“高手”如今變成了護鳥志愿者,昔日的“打鳥嶺”也搖身一變,成為了“護鳥嶺”,更成為了觀鳥的最佳平臺。在此基礎上,唐盛利進一步推動了“省級護鳥營-縣級護鳥營-村級護鳥隊-候鳥守護者”四級聯動模式的開啟,各方力量共同協作,為候鳥的安全過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填補空白 百鳥圖鑒
唐盛利深知單憑個人力量難以推動護鳥事業,因此他積極參與科普志愿活動,組織近千場護鳥宣傳,深入各村普及護鳥知識。在宣傳過程中,他發現藍山縣缺乏野生鳥類資料,于是決定用5年時間拍攝至少100種鳥,制作《藍山百鳥圖》。
拍鳥之路充滿艱辛,唐盛利起早貪黑,歷經風吹日曬。雪地里、烈日下、草叢中……站著或趴著幾個小時并不是新鮮事。為拍攝“三寶鳥”,唐盛利在白鸤洞水庫追蹤蹲守了3年。不經意間拍攝到“國寶”彩鹮,唐盛利興奮得好幾晚沒睡著。在海拔1100多米的四海坪進行鳥類調查時,因過度勞累,他大病一場,導致左耳聽力受損。但即便如此,他仍心系拍攝,出院后不久便完成了《藍山百鳥圖》,共收錄121種鳥,每種鳥類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保護級別、居留狀況,以及拍攝時間和地點,書中都有詳盡記錄。
唐盛利表示,在“千年鳥道”上,人們仍在探索與候鳥和諧共處之道。他將繼續推廣護鳥文化,吸引更多人加入護鳥志愿隊伍,共同守護生態家園。(責任編輯:劉朝靈 鄧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