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義,男,1976年10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鎖石中心學校育賢小學校長。王小義自幼身患殘疾,但他扎根鄉村教育30年,先后在4所偏遠村級小學教書,用自己的堅持和愛心,幫助600多名學生走出大山,為鄉村孩子點亮求知路。王小義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湖南最可愛的鄉村教師、“湖南好人”等榮譽。
汗淚為墨書寫芳華
1976年,王小義出生在雙峰縣鎖石鎮的一個小山村。3歲時他患上脊髓灰質炎,落下了嚴重后遺癥,右手蜷曲,不能做事,右腿也比左腿短5厘米。1995年9月,王小義憑借自己的努力圓了教師夢,入職豐稼小學。開學時,他身體殘缺的模樣遭到了學生模仿、家長質疑。他暗下決心:哪怕花上比別人多數十倍的努力,也要用左手寫好粉筆板書!此后,王小義課后在黑板、門板、地上苦練板書,哪怕手臂酸痛到連筷子都拿不穩,他也從未停下練習。終于,當學生和家長看到他在講臺上,左手板書行云流水,而蜷縮的右手仍執著地勾著課本時,都露出敬佩的神情。
王小義深知鄉村教育責任重大,為提升教學質量,入校第一個學期他刻寫了46張蠟紙,油印后發給學生練習。農村缺教具,他就用業余時間制作幻燈片、卡片。教正方體的表面積時,學生第一次接觸空間圖形,一下子蒙了。他一只手拿著鋤頭挖土,挑回學校,與學生一起和泥制作正方體教具,學生一邊聽課,一邊拿著模型摸一摸、量一量,很快掌握了立體知識。
左手揮愛暖護童心
在雙牌小學,王小義教五年級,班上17個學生中有12人是父母外出務工、缺少關愛的鄉村兒童。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自掏腰包為孩子們過生日,讓孩子們感受到久違的溫暖。班上有困難學生,他便與學生家人商量,讓孩子在自己家食宿,先后有5個孩子在他家吃住,他從未收過一分錢。為了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2002年,他拿出全部積蓄,購買500多冊圖書和體育器材,創辦了家庭圖書室,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其實,王小義的家庭也不寬裕,父親患腦出血、帕金森綜合征11年,母親患膽囊癌6年,妻子無工作且因車禍臥床半年,還有兒子上學,全靠他微薄的工資和親戚幫助。生活的重壓如巨石般壓在他肩頭,可他從未向命運低頭,對孩子們的愛也從未因生活的艱難而熄滅。
2010年,王小義擔任雙牌小學校長。為了節約開支,學校的臟活累活他主動攬下,修水管、裝玻璃、洗水塔……他還教語文、音樂、美術并兼班主任,一周上二十六七節課,白天上課、管理學校,晚上輔導學生。同時,王小義組織教師技能練兵,落實閱讀工程、教學工程、健康工程,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擔當領航匠心育人
2021年,組織上安排王小義到偏遠的山區學校育賢小學當校長,那里的條件更為艱苦。王小義沒有退縮,他奔走東西,聯系愛心企業為學校捐書1500余冊,又聯系村委給學校打井,解決了師生飲用水問題。去年4月,他又聯系校友為學校捐資6萬余元,修筑了入校公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學校面貌成為了過去。在各方的關心支持下,現在的育賢小學掩映在綠蔭中,教學設施完善,成為鎖石鎮教學質量最好的學校之一。
30年來,王小義先后在4所偏遠村小任教,用“左手板書”將600多名學生送出大山,其中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有80余人,更有幾十人在他的影響下走上了教書育人之路。他的兒子也深受影響,大學畢業后成為了鄉村教師,繼續傳承這份對鄉村教育的熱愛與堅守。(責任編輯:劉朝靈 劉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