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立玲,女,1991年9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襄陽市??悼h城關鎮個體經營戶。自2014年起,她作為志愿者,到??悼h特教學校擔任教師工作,每周四到學校上半天班,承擔培智班的語言訓練、唱游與律動等課程教學,11年如一日從未間斷,不圖任何回報。何立玲自備零食、玩具等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吸納2名特校優秀畢業生就業。何立玲曾獲“湖北好人”等榮譽。
一決定影響一輩子
2010年,何立玲進入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就讀特殊教育專業。課余時間,她便活躍在襄陽市特校、襄陽展顏特教學校的志愿服務活動中。那些特殊孩子的無助眼神,背后家庭的辛酸不易,深深刺痛著她的心,也讓她在心底暗暗發誓:要用所學專業,為這群“折翼天使”撐起一片天。
2013年特校畢業后,何立玲面臨人生艱難抉擇,一邊是年邁的父親想讓她接管自家創業的家具店,一邊是她內心渴望從事特教事業的初心。為了完成父親心愿,還能堅持夢想,2014年9月,她申請加入??堤匦3蔀榱艘幻驹刚呓處?。11年來,她珍惜每一次教學,從不拿學校一分工資,從不因生活、工作上的事影響教學進度。每次參加特?!八徒躺祥T”志愿服務活動,看著一些孩子因身體原因不能走進課堂,她久久無法平靜。2016年春,懷有身孕的何立玲挺著孕肚,堅持教學至臨近生產,秋季開學便上崗。2023年生完二胎僅兩個月后就復學上崗。
一堂課教會一句歌
特殊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對象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耐心和愛心。每周四下午半天,是何立玲的固定教學日,負責培智班“唱游與律動”學科的教學。目前她所教學的培智五年級學生,坐在教室里上課的12人中,孤獨癥、唐氏綜合征、智力障礙的居多。由于學生間個體差異較大,并非每個孩子都能夠感知并主動模仿,更多的孩子需要在她不停地幫助下邁出學習的第一步。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接受,她自創自制教學內容,把“公雞”等生活彩圖和雞蛋、蔬菜瓜果等食物帶到課堂中。
11歲的浩浩(化名)是一名輕度自閉癥患者。課堂上,他是為數不多遲遲未能進入學習狀態的學生之一。何立玲走到浩浩身邊,彎下腰將窩在椅子里的浩浩扶起?!吧斐鲎笫趾屠蠋煋魝€掌好嗎?”重復兩三遍后,浩浩終于緩緩伸出左手與何立玲相碰。課堂上,何立玲需要密切觀察每一名學生,及時糾正他們的動作與發音。40分鐘時間里,她不停穿行于學生之間。下課鈴聲響起前,培智五年級的學生共同唱出了《小美滿》的第一句歌詞。
在何立玲11年教學生涯中,一節課教會學生一句詩、一個手勢或是一句歌往往是常態?!昂⒆觽兠恳淮挝⑿〉倪M步,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焙瘟⒘嵴f。
一份責延續一生情
關愛特殊人群,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早在10多年前,何立玲父親就將1名聾啞人招進自家工廠工作至今。如今,何立玲接過愛心接力棒,不僅在課堂上傳道授業,更在課堂外為殘疾人就業鋪路搭橋。18歲的鄒強(化名)從特校畢業后,被何立玲招進自家工廠,如今每月有3000多元固定收入;另1名聽障孩子也在家具廠工作,如今已成為技術骨干。11年來,她早把特教當成自己的事業。她還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不僅出謀劃策,還調來家具廠工人、車輛幫忙干活。
“他們學不會天文地理,但可以教會他們最簡單的生活技能;他們學不會詩詞歌賦,但可以教會他們人情事理,帶給孩子們做人的尊嚴?!焙瘟⒘嵘钪?,這些身體有殘疾的孩子,內心同樣渴望被尊重、被關愛。她堅定地表示,會將公益教學作為畢生的“第二份事業”,用愛與責任照亮更多“折翼天使”的前行之路。(責任編輯:劉朝靈 宋溢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