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傳林,男,1968年10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國有大峰山林場護林員。張傳林23年如一日扎根大山深處,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孤獨與寂寞,始終堅守在條件艱苦的護林一線,精心守護著1.3萬畝山林。23年來,在張傳林所管轄的林區,從未發生過一起盜竊林木案件和火災事故,他也因此被廣大群眾親切地稱為大峰山林場的“守護神”。
薪火相傳 為了“護綠”扎根深山
張傳林的父親曾是大峰山林場的一名老護林員。早些年,父母住在山上,張傳林則帶著妹妹住在山下,他時常上山與父母相聚。上山的路,承載著他成長的點點滴滴,山上的草木對他而言,就像親密無間的伙伴。1995年,張傳林在大峰山北的護林點當臨時工,就此開啟了自己的護林生涯。父親曾對他說:“護林員這份工作很辛苦,既然干了,就得干好?!睆垈髁职迅赣H的話牢牢記在了心里。2002年,父親被查出肝癌,不久后便離世了。帶著對這片山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父輩的承諾,張傳林正式成為大峰山林場新一代的“守護神”。
在大峰山林場最高的山頂上,有一座50平方米的屋子,屋內有一張鋪著幾層被子的床,還有一個煤爐子……這里既是張傳林的辦公室,也是他的宿舍,是他在山中的“家”。張傳林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從山下幾公里外的地方帶上來的。尤其是在冬季護林防火期,他每天都要駐守在山頂的瞭望臺,時刻關注著林場的火情,不敢輕易離開。他只能趁著下雪、下雨的時候下山,從家中拿些面條、菜和干糧。早年山上沒有自來水,吃水做飯都得去半山腰的峰云觀挑水,一個來回3公里,張傳林每天要挑兩趟。取暖用的煤也是從山腳下挑上山的,每趟挑60個煤球,而挑一次煤只夠燒3天。要是遇上陰雨天,煤球還得省著用。伴著寒風,守著山林,聽著山下遠處傳來的鞭炮聲,張傳林在山上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除夕。
默默守護 他是青山的孤獨衛士
一個望遠鏡、一臺對講機和一個觀測記錄本,這就是張傳林每天的工作“搭檔”。張傳林每天巡邏兩次,每次巡邏兩個小時。山路崎嶇難行,要是趕上路面濕滑,稍不留意就可能滑進坑里。周圍常??諢o一人,每次都是張傳林自己掙扎著爬出來,拍拍身上的塵土,繼續前行。山里的風寒冷刺骨,即便穿著厚重的棉衣也難以抵御。白天,他迎著凜冽的寒風堅持瞭望;晚上,睡在冰冷的板鋪上。長年累月下來,張傳林患上了肩周炎,嚴重時胳膊疼得都抬不起來。即便如此,他的巡邏一次也沒耽誤過。駐守在深山里,最難忍受的就是寂寞。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綠樹;喊上一聲,回應的只有山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單調、艱苦,仿佛“與世隔絕”。直到一臺14英寸的電視機搬進了小屋,張傳林的護林生活才有了山外的聲音和色彩。
每到佳節或者山腳下村民有喜事的時候,是張傳林最忙碌的時段。清晨6點,他就開始巡查,進村逐戶張貼防火告示,緊盯著監控屏,連爆竹碎屑飄落的位置都要仔細記錄。假期里,到大峰山參觀的游客較多,普及消防知識、提醒游客注意防火成了他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每天說的話比平時多出十幾倍,常常忙得連續七八天都回不了一趟家。有人給張傳林粗略算了一下,他每天要走30多公里路,從2002年到現在,已經走了22萬公里。至于腳上磨出了多少個血泡、磨壞了多少雙鞋子,他已經記不清了。
舍家為公 用大愛詮釋護林人的擔當
在張傳林心里,最覺得虧欠的就是家人。他說,看護好這片山林是自己最大的責任,對家人的愧疚,只能默默埋藏在心底。有一年“五一”勞動節假期,當時只有7歲的兒子來山上陪他。晚上突然下起傾盆大雨,電閃雷鳴,屋子里的電線被燒毀,雨水也灌了進來,整個屋子“咔咔”作響。他急忙背起兒子沖出屋子往山下跑,連衣服都沒來得及給孩子穿上。他深一腳淺一腳地把孩子送回家,父子倆都淋成了“落湯雞”,把妻子嚇得夠嗆。直到現在,只要是下雨陰天張傳林還在外面,妻子就提心吊膽、放心不下。妻子徐麗菊心臟不好,每次她看病輸液的時候,張傳林都不在身邊。張傳林噙著淚水,滿臉愧疚地對妻子說:“既然國家把這片山林交給我,我就得把它看好??!”
2025年除夕,萬家團圓之際,58歲的張傳林正裹著大衣,手持手電筒走進夜色。這已經是他第20年放棄與家人團聚,選擇在山上守護山林了。家人勸他:“下山吧,兒子女兒都回來了?!彼麉s搖搖頭說:“林子安全,才是真正的團圓?!保ㄘ熑尉庉嫞汗?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