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文,男,1984年11月生,山東省日照市黃金海岸裝卸公司安全生產技術部主任。從業20年來,成文從一名普通的叉車司機逐步成長為技術革新帶頭人。他帶領團隊完成了200余項技術革新,取得了5項國家專利,累計為企業節約成本超過2000萬元。他還培養了22名技術骨干,用匠心書寫了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奮斗篇章。成文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山東省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等榮譽。
初心不改 乘上叉車揚帆起航
成文在農村長大,兒時他最喜歡的游戲就是蹲在田間,擺弄螺絲刀和扳手,幫父親修理農具。
2005年,21歲的成文帶著對機械天然的親近感,成為一名叉車司機,就此開啟了他的逐夢之旅。白天,他跟著師傅學習操作技巧;夜晚,他挑燈研讀機械理論知識。他的雙手不斷磨出血泡,血泡又漸漸變成了老繭,但他始終不肯松懈,堅持加練。入職僅僅一年,他就在集團技術比武中斬獲叉車項目冠軍?!胺较虮P一握,心里就踏實了?!边@份執著讓同事們驚嘆不已:“9噸重的大家伙,在成文的操控下,居然靈活得像繡花針一樣!”
革新破局 技術攻堅顯擔當
叉車司機是需要三班倒的高強度工作,但成文不僅保持著單車單人每班次裝卸量、月作業量遙遙領先的成績,還抽出精力鉆研機械維修和改良技術。他發現,在挖掘機進行清艙作業時,船艙肋骨以及邊角處的清理一直是卸船作業的難題,需要工人協助清理卡滯的礦渣,這不僅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還影響了作業效率。成文帶著米尺和多年來積累的工作筆記,在現場一蹲就是三個月。他多方征詢意見,不斷調試裝置角度、優化材質,經過四次迭代更新,終于研發出一款既能貼合船艙曲面,又能承受礦石沖擊的清潔裝置。這款裝置不僅為每個船艙節省了人力,還讓員工遠離了危險環境,有效保障了工作安全。如今,該裝置已被推廣至周邊港口廣泛應用。
從一名普通叉車司機成長為技術革新帶頭人,只有高中學歷的成文走出了一條充滿匠心的道路:他主導研發的“挖掘機加裝油浴濾清器裝置”,不僅有效保障了發動機的良好性能,每年還能節約13萬元成本;“裝載機道軌鋼式鏟刃”經過改良后,每年可節約21萬元,大幅降低了維修成本和維修工的勞動強度;“叉車一體式推板”使作業效率提升了10%;“隨車螺紋鏈條”裝卸工藝和螺紋鏈條吊索具的研發,讓螺紋鋼單車轉運量翻了一番,節約成本超過100萬元……多年來,成文累計參與創新項目200余項,為企業節約成本2000余萬元,極大地推動了港口裝卸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匠心傳承 凝聚團隊共筑行業未來
工匠精神需要代際傳承,如何培育孵化更多青年人才,成文為此煞費苦心。為了讓業務基礎參差不齊的年輕同志能快速掌握技能,成文為他們量身定制了新手進階“大禮包”:他編寫了一本200余頁、近10萬字的機械司機專業知識手冊,書中不僅詳細講解設備原理,還收錄了百余個真實故障案例,圖文并茂、通俗易懂;他開設業務培訓班,至今已舉辦百余期,累計培訓超過1000人次;他還組織開展“紅旗車”評比和技能競賽,以此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
2016年,“成文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工作室的成員大部分來自一線,學歷并不高,成文便因材施教,制定“階梯式”培養計劃,根據每個人的基礎和特點,量身定制成長方案。正因為成文無私地“傳幫帶”,團隊整體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工作室已累計完成20余項創新成果,其中5項成功申請國家專利,還獲評“山東省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他的“嫡傳弟子”中,有11名成為首席技師、6名成為技術能手,他們已成為港口技術革新的“智囊團”。
如今,各類榮譽紛至沓來,但成文始終保持著工人的質樸本色:早來晚走的工作作息、行軍床上度過的攻堅之夜、堆成小山的泡面桶、義務培訓的深夜課堂,都見證著他20年如一日的堅守。如今,他正帶領團隊向智慧物流領域進軍,研發車輛障礙預警系統、搭建設備健康監測系統……(責任編輯:郭雯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