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曉燕,女,1983年8月生,中共黨員,甘肅省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文博副研究館員。張曉燕參加工作23年來,始終奮戰在文物保護和弘揚長城文化的第一線,為30多萬中外游客講述嘉峪關長城歷史文化,把最美麗的青春獻給摯愛的文博事業。張曉燕曾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甘肅青年五四獎章、甘肅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結緣嘉峪關
2001年7月,張曉燕第一次來到嘉峪關長城。當時,景區門票20元一張,景區外圍門票5元。在當地朋友的建議下,張曉燕決定在外邊“轉一圈”,沒承想,這“轉一圈”讓她和嘉峪關結下了不解之緣?!澳鞘俏业谝淮我姷介L城,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毕募镜募斡P草木茂盛,關城前蘆葦搖蕩,一汪清水自九眼泉緩緩流出,城樓聳立、高大神秘。一股奇妙的感覺包圍著張曉燕?!斑@時我看到一個導游舉著旗子,從城門進去了。我不知道門里是什么,對我來說特別神秘。我就想有一天也能像她一樣,能進去了解景區,還能給游客講解?!币活w種子埋在了張曉燕的心底。巧合的是,那年年底,嘉峪關文物景區招聘講解員。消息傳到張曉燕耳中,沒有猶豫,她報名了。過關斬將,張曉燕從200多人中脫穎而出,2002年3月正式開始培訓,她的命運從此和嘉峪關牢牢綁在了一起。
講解員的工作不好干。夏天烈日暴曬,冬季朔風呼嘯,一趟關城爬下來極大考驗體力。正值青春的張曉燕,一頭扎進了講解工作?!懊刻炱甙藗€團,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一年365天不閉園。中午吃飯,游客可能突然來找講解,放下碗筷就奔赴關城?!碧扉L日久,張曉燕從未心生抱怨。她說:“每來一個團讓我講解,我都感覺是在赴一場約會,特別開心?!眴査?0多年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張曉燕說:“最大的動力是熱愛,當你真正熱愛一件事,又可以從事這樣的工作,這本身就會給你很多幸福感。熱愛就是最好的老師?!睍r間見證了張曉燕對講解工作的熱愛。漸漸地,當時同一批招來的20多人陸續轉崗或離職,張曉燕卻二十年如一日地奔走于關城內外,根越扎越深。
講解有“段位”
別看張曉燕如今是景區里“問不倒”的講解員,其實為了做好講解工作,她的性格從內向轉變成了外向?!耙驗樾愿駜认?,不善表達,干這個工作我是一點點克服的?!睆垥匝嗾f,從背誦講解詞到改善表達方式,背后都是大量的練習,“對著鏡子練說話”更是常態。為了把普通話說得更標準,多年來張曉燕堅持練習,直到現在從未間斷。她特意參加各類講解比賽、演講比賽,從成績普通到如今的得心應手。講解是分不同層次的,張曉燕不滿足于已有的“段位”。一次,在講解嘉峪關長城的古代軍事防御作用時,一位“關外”來的游客開玩笑說:“這就是防我們的?!彪m是玩笑話,卻引起了張曉燕的反思。她當時想,如果只是簡單地講述長城的防御作用,是比較狹隘、有失偏頗的,應該讓游客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長城,讓他們明白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如何一步步構筑起來的。想定之后,她隨即向游客講起長城的歷史、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作用。講到長城是連接的紐帶和橋梁,是維系關內關外秩序的象征,促進了絲綢之路貿易的暢通。她進一步舉例,清乾隆年間,土爾扈特部東歸,安置在伊犁河流域,短期內要從各地調撥大量支援物資,自嘉峪關而出。平時城門有嚴格的開放時間,但是那段時間為了加快物資運轉,城門晝夜開放,這背后正是對兄弟民族的關懷。長城不再是最初的軍事防御作用,而是一座和平友誼之關?!耙幌捴v下來,游客連連點頭,相信他們對長城的認識、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識也更加深刻了?!?/p>
2021年9月的一天,張曉燕突然被通知去做講解。她從基礎地講解景點,轉為穿插介紹景區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甘肅省第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景區試點等身份發揮的作用,講到如何講好長城故事、講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故事。講解圓滿成功。那是張曉燕第一次嘗試把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融入講解詞當中,從此她更加有意識地去研究和學習相關知識、完善改進講解詞。推敲琢磨史料、實地考察文物、學習嘉峪關歷史、了解發展現狀和政策,成為她工作之余的日常。在講解的“段位”上,張曉燕不斷摸索,逐漸成長為“專家型”講解員。
點滴添“鑄牢”
23年來,張曉燕已經為近3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講述長城文化中的中華民族故事。越是了解歷史,她越感受到嘉峪關這座城市之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獨特位置?!拔以谑崂砉糯?、近現代的歷史過程中,越來越感到,在嘉峪關,民族團結進步、民族融合發展的事例屢見不鮮,其中很有名的就是藏胞報礦的故事?!睆垥匝嗾f。嘉峪關市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因關得名。1955年秋,原西北地質局645隊地質員秦士偉等同志,就是經藏胞報礦后發現了樺樹溝鐵礦。同年12月,甘肅省委將該地命名為鏡鐵山,鏡鐵山礦正是嘉峪關這座城市的創業起點。每每看到這樣的資料,或是在講解中遇到有趣的提問,張曉燕都會記錄下來、深入探究,積少成多、涓滴成河。
嘉峪關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成為張曉燕學習和發揮才能的另一個契機。期間,她和同事設計多個文創產品,巧妙地將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融入其中?!氨热缥覀冊O計了一款茶葉,叫定城磚桑葉茶。嘉峪關魏晉墓旁有一個桑園,1700多年前那里就種桑養蠶,墓葬里磚壁畫上記錄的就是鮮卑等族人采桑護桑的畫面。我們用桑樹做成茶葉,茶餅的形狀取自嘉峪關關城充滿傳奇色彩的‘定城磚’,因此起名定城磚桑葉茶?!睆垥匝嗯d奮地說道,“你看,定城磚是嘉峪關的標志之一,采桑的歷史又表明嘉峪關自古就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我們把這些元素都凝聚在了一塊茶餅之中?!边@段工作經歷,也為張曉燕整理多年積累提供了思路。2022年初,張曉燕編著的《交融·交匯·交響——嘉峪關文物中的民族團結故事》出版。她選取了90件嘉峪關境內的文物,講述文物背后民族交往交流的故事?!拔医o這本書起了一個副標題——嘉峪關下牧草與麥浪的交響,牧草和麥浪代表游牧和農耕兩種文化,民族間的交流交往,就是在這交響樂般的互動當中越來越緊密?!辫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張曉燕仍在努力的路上。這些年,她出版個人專著,發表專業論文30余篇,承擔省市級課題10項,策劃“我在嘉峪關修長城”戈壁石藝畫主題文創展。
而對于講解員這個“老本行”,張曉燕的想法很單純:“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工作、融入日常,在每一次講解中講好長城故事,講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用點滴的力量影響更多人,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添磚加瓦?!保ㄘ熑尉庉嫞汗?任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