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舟繁,男,1969年7月生,中共黨員,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河西鄉箐花村幼兒園園長。自1988年9月以來,楊舟繁一直扎根山區學校默默奉獻,用37年盡心盡責的堅守詮釋了一名老師的初心使命。楊舟繁曾榮獲云南省“優秀教師”“云南好人”等榮譽。
不畏困難 扎根偏遠山區踐初心
箐花村大羊場教學點位處蘭坪、維西、玉龍三縣交界處,海拔3千多米,每年都有一到兩個月大雪封山,是典型的偏遠山區“一師一?!笔綄W校。
1988年9月,年僅17歲的楊舟繁從學校畢業后,徒步36公里來到了這個因缺老師已關停13年的村小。初到時,學校一片荒涼,不通公路不通電,條件異常艱苦。教學樓是“千腳樓”,屋頂的木板已經枯爛,篾笆做的墻早被老鼠咬出無數個洞四處漏風,破木板搭在木墩上就成了課桌,圓木躺在泥地上就成了凳子,連一塊黑板都沒有。一到晚上,四處狼嚎聲陣陣,甚至早上起來還能看到狼群。
這里先后來過3位老師,受不住艱辛、孤寂和驚嚇相繼離開,沒有一位任教超過1年。作為新來的唯一代課老師,楊舟繁面對困難沒有退縮,懷著幫助這里的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初心,他選擇留了下來,一干就是22年,直到2010年大羊場教學點被撤并。
以校為家 夫妻攜手共育山鄉娃
面對大羊場艱苦的環境,楊舟繁并沒有叫苦。他領著群眾翻修屋頂、補篾笆墻、修桌凳、整理校園。沒有黑板,他借來老鄉的牲口圈門,涂上羊血和墨汁替代。面對大羊場大部分人不懂漢語的情況,楊舟繁積極向老鄉學習彝語,帶著本子隨時做筆記,逐漸從比比劃劃進步到流利使用彝漢雙語教學。
老鄉觀念落后不愿送女孩子上學,楊舟繁冒著風雪挨家做工作,與老鄉上山砍柴挖菜、下地種莊稼,苦口婆心勸說。大雪封路無法集中教學,他主動送教上門,長期的跋涉甚至讓他患上了雪盲癥。積雪太厚制約了送教上門效率,他動員群眾在山腳下蓋了簡易房,讓學生住校學習,家長輪流到學校照顧,把大羊場小學變成“流動式”學校。在楊舟繁的不斷努力下,學校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成績很快位列全鄉前茅,甚至吸引了一批附近彝族山寨的孩子前來就讀。
從大羊場到楊舟繁的家要走將近8個小時山路,妻子貧血多病,他便將妻子接到山里的學校,一邊教書,一邊照顧妻子。學校里的事情,他事無巨細,盡心打理。妻子也從賢內助逐漸變成了“準老師”,經常和楊舟繁一起干學校里的大小事。他們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既當老師又當“父母”,經常為孩子們做飯、縫補衣服、理發,為困難學生墊付課本、作業、文具等費用,為患病孩子長途奔襲抓藥看病。
持續耕耘 撐起彝寨教育一片天
在大羊場,教書育人并不是楊舟繁的唯一工作。他還開展掃盲教學,培養鄉親良好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教老鄉一些菜肴燒制方法,甚至看到群眾看病難還當過一段時間的“業余赤腳醫生”。
隨著集中辦學的推進,2010年大羊場教學點并入箐花村完小,2011年箐花村完小改為小學,2022年箐花村小學又改成了箐花幼兒園。期間,楊舟繁的崗位從班主任、小學校長、食堂事務長變成了箐花幼兒園園長及唯一老師,不變的是他始終堅持扎根山村教育一線、沒有選擇離開。他的妻子,如今又成了這個“一師一?!庇變簣@的保安兼保潔。
多年的不懈耕耘,大羊場這個曾經連初中生都沒有的山寨,如今已出了1個研究生、20多個本科生。學生們都說:“楊老師是一名好老師,教我們學做人、學知識,是我們走出大山的引路人!”(責任編輯:高晟寒 劉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