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懷秀,女,1977年2月生,李懷秀李懷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負責人。李懷秀16歲起學習“海菜腔”,多年來,她始終堅持深耕非遺沃土、傳承民族瑰寶、賡續文化薪火,讓原本不知名的非遺響徹世界舞臺。李懷秀曾榮獲“云南省興滇英才”、云南省“四個一批”專家人才、“云南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自我奮進 飛出大山的百靈鳥
兒時的李懷秀非常喜歡唱歌且天賦極佳,尤其擅長“海菜腔”這一原生態民歌。1993年,著名音樂家田豐來到云南,創辦了“云南民族文化傳習館”。為了追逐夢想,16歲的李懷秀被父母送到了省城昆明,成為傳習館眾多學生中的一員?!皠傞_始的時候,大家對傳習海菜腔這件事并不理解,那時候許多年輕人甚至覺得唱海菜腔很‘土’,不愿意學也不愿意唱?!?/p>
傳習館的生活十分拮據,在每日辛苦的練習之余,學員們還要種菜、養雞鴨來維持日常生活開銷,周邊的人們也并不能理解傳習的意義,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李懷秀憑著一腔熱愛,毅然堅持了下來。
早上6點起床,跑步、練聲、學習唱歌、跳舞,是懷秀在傳習所每天的必修課,嗓子啞了、手上磨起了水泡、渾身的酸痛,懷秀都咬牙堅持著,生怕落下一節課。經過6年多堅持不懈的學習,李懷秀不但熟練掌握了“海菜腔”,還學習到了云南“四腔”“五三腔”“山悠腔”及云南各民族歌舞技藝。
2004年,李懷秀終于迎來了在全國舞臺上展示“海菜腔”的機會。同年1月,李懷秀和老師在央視西部民歌電視大賽上,獲對唱組金獎。8月,她又在第二屆中國南北民歌擂臺賽中獲“中國歌王”桂冠。2006年7月,李懷秀攜弟弟參加第十二屆青歌賽,憑借獨特的嗓音、精湛的唱功、高超的演繹,一舉奪得原生態唱法金獎。從此,李懷秀傳唱的彝族“海菜腔”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
胸懷大志 走向世界的非遺傳承人
與眾多非遺一樣,“傳承”也是“海菜腔”面臨的最大考驗。面對后繼乏人的現實困境,“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不能在我們這一代失傳?!崩顟研憷^承老師的遺志,主動承擔起培養新人的責任和使命。在沒有經費、沒有教學場地、沒有老師、沒有學員,幾乎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李懷秀和弟弟四處奔走,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于2011年在昆明成立了李懷秀李懷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開始了海菜腔、煙盒舞的保護傳承。之后,又相繼在石屏成立了兩所傳習所。14年來,傳習所開展非遺傳承培訓480余期,覆蓋24000余人次,培養出民族歌舞人才340多人。其中不少演員都出自困難家庭,通過非遺傳習走上演藝道路,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并且成為了新一代非遺傳承的年輕力量。
因為李懷秀,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愛上了“海菜腔”。她堅持“兩個結合”創作方向,先后推出了《石屏美女俏花腰》等一批文藝精品,受邀參加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等眾多欄目錄制,為“海菜腔”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李懷秀還大力推動非遺與國際接軌、走向世界,從維也納金色大廳,到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再到悉尼歌劇院……李懷秀團隊把非遺帶到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40多個國家,讓高亢激昂、悠揚婉轉的原生態民歌響徹世界舞臺。
李懷秀的堅守與付出,讓非遺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在繼承與創新的碰撞中迸發出新的生命力。(責任編輯:高晟寒 劉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