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育-中國文明網
姓名: 趙紅育
事跡: 刺繡藝術家50年傳承“錫繡”技藝 春晚亮相驚艷全國
類別: 敬業奉獻
省份: 江蘇
時間: 2025年首次“中國好人榜”
發表時間:2025-03-21 來源:敬業奉獻
字體:
打?。?/a>

  趙紅育,女,1958年4月生,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北大街街道錫澄社區居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蘇繡擴展項目(無錫精微繡)代表性傳承人。從1973年開始從事錫繡研究和創作,趙紅育不斷精進技藝,在繼承基礎上創新出“馬鬃繡”“雙面精微繡”“異色異圖聲光精微繡”等工藝和品種。她注重傳統藝術傳承,編制“戳紗繡針法樣本”87種針法,在多所高校開設公益課程,帶領更多年輕人了解、接觸和學習傳統刺繡文化。2025年在央視春晚無錫分會場,由她親自繡制的團扇驚艷亮相,讓全國觀眾領略到無錫精微繡的細膩與美妙。

  一顆刺繡匠心,她用一生堅守

  1973年15歲的趙紅育初入行業,便立下“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的志向。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白天趙紅育在崗位上潛心鉆研刺繡技藝,夜晚別人早已進入夢鄉,她卻還在挑燈夜戰,進修繪畫與藝術史。為了提升專業素養,趙紅育多次進修學習,她不僅要承受學習的壓力,還要兼顧照顧幼小的孩子,但對刺繡的熱愛與執著支撐著她克服重重困難,從未有過一絲退縮。

  在漫長的藝術探索之路上,趙紅育不斷錘煉技藝。她全面掌握傳統刺繡的各種技藝技法,深入鉆研刺繡專業理論知識。面對民間工藝實用功能消退的現狀,她沒有故步自封而是大膽創新,首創“雙面精微繡”法。這種繡法畫面形象雖微小卻細若蠅毫,她憑借扎實的美術基礎和精湛的刺繡技藝,以針代筆、以線代墨,將每一個細節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形神兼備。在刺繡到細節部分時,她能將一根絲線分成七十至八十分之一,甚至更細。無錫精微繡在她的努力下,在全國刺繡行業中獨樹一幟,成為刺繡藝術中的璀璨明珠。2008年無錫精微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趙紅育被命名為該項目唯一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這不僅是對她個人技藝的高度認可,更是她多年來苦學精研、追求卓越的有力見證。

  傳承錫繡技藝,驚艷春晚舞臺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手工行業難免受到沖擊。許多同事和同伴紛紛轉行,趙紅育的家庭也面臨丈夫失業和單位發不出工資的窘境,然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在她心中生根發芽:絕不能讓錫繡藝術在自己這一代人手中中斷,一定要讓先輩留下的優秀文化遺產繼續傳承發展。于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毅然選擇堅守初心,堅守錫繡陣地。

  為了讓錫繡后繼有人,讓傳統技藝更好傳承發揚,趙紅育付出了諸多努力。她將錫繡帶進各所大中小學進行傳授,幫助更多青少年從小培養對江南文化和錫繡技藝的興趣,她本人也被多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趙紅育的藝術館也免費向社會開放并接待學生們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和了解錫繡文化。多年來趙紅育堅持手把手帶徒授業,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技藝和經驗傳授給徒弟們,耐心指導每一個針法,細心講解每一種配色,鼓勵徒弟們大膽創新,培養他們獨立創作的能力,在她的悉心指導下,徒弟們技藝日益精湛,創作的多件作品在省、市各級重大展覽評比中斬獲佳績。

  2025年央視春晚無錫分會場以江南水鄉的旖旎讓全世界驚艷,趙紅育用她的作品讓精微繡真正大放異彩。當接到春晚節目組的邀請時趙紅育既激動又緊張,為了能在春晚舞臺上完美呈現無錫精微繡的魅力,她和團隊精心籌備,從繡品的選題、設計到針法的運用,每一個環節都反復斟酌,最終吳冠中著名畫作《懷鄉》以刺繡的形式在團扇上呈現,這一凝聚著無錫水鄉風情與錫繡精湛技藝的作品隨即征服了全球的春晚觀眾和廣大網友,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這一方小小的繡品上,領略到了無錫精微繡的細膩與美妙,這不僅是對錫繡藝術的一次有力宣傳,更是讓非遺走進了千家萬戶,讓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把奉獻當成坐標,用文化溫暖人心

  趙紅育深知錫繡技藝的傳承發揚不僅是個人的堅守和努力的結果,更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鼓勵。從鄉土文化到春晚爆款,非遺的傳承不僅在于技藝的傳授,更在于文化的傳播和土壤的培育。多年來,她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推動非遺傳承與文明實踐相融合,開展超百場公益錫繡講座和傳播體驗活動。根據不同年齡層次,她精心設計了入門、初級、進階等不同類型的課程,讓更多人近距離觀察和了解錫繡技藝,通過這些活動,每年來參觀學習、體驗錫繡的愛好者超過數千人,錫繡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領略到了傳統文化、傳統技藝的魅力。

  在眾多公益活動中,有一群特殊的群體始終牽掛在趙紅育的心中,那就是特殊學校的孩子們。當她第一次走進特殊學校,面對那些稚嫩的面孔和滿心的期待,她的內心充滿心疼。起初,孩子們因為身體的不便在學習刺繡時困難重重,連穿針引線這樣簡單的動作對他們來說都異常艱難,但趙紅育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她一個一個地耐心指導,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如何拿針、如何走線,她用最溫暖的語言鼓勵孩子們,告訴他們每一次嘗試都是一次進步。在趙紅育的耐心教導下,孩子們逐漸掌握了基本的刺繡技巧,當看到孩子們繡出第一針時眼中閃爍的光芒,趙紅育無比欣慰。從此以后,趙紅育就與這些折翼天使們結下了不解之緣,特殊學校更是成為了趙紅育的第二課堂,她每周定期前往特殊學校授課,不僅教會孩子們立業謀生的本領,更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藝術世界的大門,讓他們在一針一線的成就中找到了自信與快樂。

  五十余載的刺繡生涯,趙紅育以自己創作的錫繡作品為載體,向世界傳播中國故事。她推動錫繡技藝更好地走出國門,通過創作的作品參加各類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向國內外友人展示無錫精微繡的獨特魅力,在絲線交織間傳遞中國傳統工藝美學,讓這門古老的技藝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光彩。(責任編輯:周勝武 楊夢媛)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