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敏,女,1990年10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黨總支書記。李敏幼年時因車禍失去左臂,大學畢業后,為回報社會上關心幫助過她的人,她回到家鄉投身網絡創業,2017年她應聘成為“返鄉興村新村干”。通過組建微信工作群、設立電商扶貧驛站、組織村民參加電商培訓、傳授直播策劃運營經驗等形式,她帶動幫助村里近千人在家門口就業。
真誠待人,變身“網紅”達人
李敏在7歲時因車禍失去左臂,但她并未因此抱怨命運的不公,反而一直堅強面對并樂觀生活。
2012年6月李敏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開了一家銷售花木的網店,因身體不便,創業初期她的網店之路充滿坎坷,從挑選花木、拍攝產品圖片到處理訂單、打包發貨,都要她親力親為。為了累積原始客戶、打造良好的店鋪口碑,她始終秉承“品質第一、誠信為本”的經營原則,在備貨過程中十分注重產品質量,所有花卉、花盆都挑選優質的,殘次品堅決不要,李敏的誠信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返鄉興村,帶動“全民觸網”
2017年李敏報考了大學生村官,成為了一名“返鄉興村”新村干。她所在的鄉鎮新河鎮是沭陽“花木重鎮”,種植花木人數達3.6萬人,種植面積達4.2萬畝。到村里工作后,她發現雖然村里家家戶戶都有種植花木的傳統,但過去村民們大多依賴線下集市或中間商銷售,受限于交通閉塞和市場信息不對稱,產品附加值低、銷售渠道單一,尤其是一些留守老人和缺乏互聯網經驗的村民,面對電商浪潮時顯得手足無措,既不懂電商操作,又不熟悉網店運營,甚至對網絡銷售的安全性存疑。
為更好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李敏以“互聯網+花木”為突破口,聯合電商從業者和專業老師,免費向村民開設涵蓋網店注冊、圖片拍攝、數據分析、店鋪運營等內容為主的“零基礎”培訓課程,先后幫助300多名村民開辦網店,帶領村民跨越數字鴻溝?,F在在雙蕩村幾乎戶戶都從事花木種植、電商銷售,即便是70多歲的老人都會簡單地配貨打包,形成“家家有項目,戶戶有網店,人人有錢賺”的創業氛圍。
公益直播,助力鄉村振興
由于直播浪潮來襲,傳統的網店又迎來了新的挑戰。李敏為了幫助村民適應新模式,在她的牽頭帶領下,雙蕩村返鄉興村新村干公益直播基地正式創立,公益直播基地的場地、設施免費向村民開放。為了讓村民盡快適應“電商主播”這個新身份,李敏帶領雙蕩村干群積極學習物聯網知識,推進花木生產向家庭園藝消費、加工向高附加值產品、銷售向“賣服務”“賣場景”升級。
她針對不同群體量身制定個性化方案。對年輕人重點教授直播技巧,對老人則簡化流程,指導他們通過公益直播基地代銷產品。70多歲的盆景匠人胡方前起初對直播持懷疑態度,李敏便親自為他設計直播腳本,現場示范如何展示小黑松的造型藝術,并邀請他參與互動,首場直播就售罄20余盆盆景。在李敏的帶領下,2024年以來雙蕩村的公益直播團隊共幫助34戶村民帶貨,盆景銷售額達98萬元,戶均月增加收入2680元。
當地政府也積極推廣雙蕩村公益直播的經驗做法,讓李敏現場教學,先后協助周邊多個村建立了返鄉興村新村干公益直播基地,幫助農戶足不出戶就可以把花木種苗賣出好價錢。直播不僅讓“沭派”盆景聲名遠揚,還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2024年李敏帶領村民發展1700多畝盆景基地,帶動97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雙蕩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3.06萬元。為了花木產業長期的健康發展,李敏深知一定要以誠信為本,她又牽頭起草了《花木電商經營村規民約》,全村532戶電商全部簽訂了誠信經營承諾書。
李敏身殘志堅,用新知識與新思維投身家鄉建設,開啟助農“新時尚”,為推動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李敏的帶動下,當地不少大學畢業生紛紛返鄉創業,涌現出了一批現代新農人,“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成了新農資”,為農村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了人才活力。(責任編輯:周勝武 楊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