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愛利,女,1971年2月生,中共黨員,天津市薊州區馬伸橋鎮高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曾經的高橋村一直戴著“經濟薄弱村”的帽子,村集體收入低、村莊建設相對滯后。馬愛利上任7年,帶領村民辦企業、搞經營,一步一個腳印,走上鄉村致富路。在她的帶領下,高橋村村集體收入翻倍增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生活日益改善。
村集體辦企業 薊州農產品走出大山
馬愛利是地道的薊州人,年輕時,跟丈夫一起做生意,還有一兒一女,生活美滿。2018年,高橋村兩委換屆選舉,她當選了村子的“一肩挑”(村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由同一人擔任)。
一年冬季,村里兩名農戶找到馬愛利,說自家種的核桃、栗子沒有銷路,眼看果子就要發霉,全家的生活也會陷入困境。馬愛利找朋友、托關系,想方設法幫他們賣東西,也因此動了辦企業的念頭。
2021年,馬愛利在天津市總工會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支持下,帶領村民成立了村辦商貿企業。為了尋找貨源,馬愛利帶著村兩委成員跑遍了薊州區15個鎮30多個村。除了本村的核桃、栗子、玉米面,還篩選出羅莊子鎮的紅香酥梨、出頭嶺鎮的蘑菇、盤山的磨盤柿子等300多種薊州農產品進入企業銷售目錄。
為了擴大銷路,馬愛利又帶著工作人員一起跑銷售,和同事們一起帶著薊州特色農產品參加了30多場大小展會,還讓村辦企業入駐天津市“津農薈”消費幫扶服務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等到企業有了訂單,馬愛利仍然閑不住。2024年中秋節前夕,一家企業訂購了600多箱紅香酥梨。馬愛利發現有的農戶為了獲得更高利潤,把大果子放在上層,小果子塞進下層。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她跟工作人員一起盯著發貨。每天早晨5點從村里出發,開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到達種植林,親眼看著農戶挑選出符合標準的果子裝箱打包,整整4天才完成了全部訂單。
因為品質有保證,薊州農產品的銷路越來越好。2024年,高橋村村辦企業銷售額累計突破1000萬元,盈利近百萬元。2024年底,馬愛利又引進資金100萬元,在村里新建了一家麻醬雞蛋加工廠,投產后預計每年將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帶動就業12人。
改善村莊面貌 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馬愛利上任時,高橋村共有700多口人,300多畝耕地。村里沒有集體企業,村集體也沒有收入。當時,村里只有兩條水泥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村辦企業實現了盈利,馬愛利也開始思考,怎樣讓高橋村變得更美,讓村民更有幸福感。
為此,馬愛利從村辦企業收益中拿出20余萬元,對破損嚴重的村民活動廣場進行了硬化修繕,又在村里安裝了156盞路燈,高橋村的夜晚終于亮起來了。同時,她還爭取市總工會及愛心企業捐款230余萬元,為村莊道路鋪設面包磚,對低洼路段進行加高,幫200多戶村民維修戶廁。隨著高橋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顯著改善,村民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提升。
2023年以來,馬愛利還利用春節、端午等傳統節日,慰問村里的高齡老人,組織村民開展文體活動。在她的帶領下,高橋村先后獲評“五星村”、天津市社會治安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昔日的“經濟薄弱村”逐漸變成了鄰里和睦、歡樂祥和的新農村。
馬愛利常說,“做村里工作,沒有高招,不能偷懶。做實在人、辦實在事,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边@是她的工作感言,更是她的7年的人生寫照。(責任編輯:周勝武 沈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