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集萃】 在杭州的城市建設和建筑設計中,應把握好四個原則—— 融入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體現天人合一的理念;把文化內涵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建筑功能與地域文化特征有機融合;把惠及民生作為基本出發點,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實際需求;可形色多樣更要彰顯地方特色,在傳承建筑文化脈絡中不斷創新。 在保護好現有歷史文化建筑和老建筑基礎上,如何傳承創新適合杭州的建筑形式,營造杭州建筑特色風貌,重續杭州已經中斷的建筑歷史文脈,應注重四個方面—— 把握歷史建筑的基本特征;把握歷史建筑的文化內涵;總結城市有機更新的成功經驗;研究建立杭州建筑形式的技術體系。 ■ 董石麟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院長 課題結合杭州具體案例對這些歷史建筑進行了歸類,闡述了每類建筑的特色、傳承和應用情況。通過對杭州歷史文化建筑作系統匯總,從而形成分類、原則和建議等都對今后發展杭州建筑,傳承歷史建筑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建筑專業的師生來說,是一份很好的參考書。 今后,還可以對一些已拆掉的歷史特色建筑,如老城站火車站、老西泠飯店、玉泉校區解放初期的一些建筑樓等進行補充研究。 ■ 唐葆亨 國家建筑設計大師、浙江省建筑設計院顧問 杭州現在的很多建筑形式,沒有考慮到傳統,且和歷史文化聯系較少。近年來,杭州一直在說要建有杭州特色的建筑,但是這么多年了仍然沒有做到。 這個研究課題很好地讓杭州歷史建筑特色鮮明起來,對于今后杭州的建筑發展有較好的指導作用。歷史文脈要創新,建筑也要創新,不創新僅是講傳統,是沒有生命的,同時脫離歷史文脈的建筑創新也是蒼白的。未來歷史建筑的研究還可以再繼續,著重要研究一下現在怎么吸收過去傳統的、比較好的建筑特色和形式。 ■ 張和平 杭州市政協城建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這個課題是個集大成的研究,作了很新的探索。課題通過柳永的詞《望海潮》,凝練出“三吳都會”的城市歷史基本性質和特征,“江南水鄉”的杭州歷史建筑的基本地域文化風格和形式。在把握各類歷史建筑特征基礎上,研究梳理了杭州歷史建筑至今的發展脈絡,為今后延續建筑歷史文脈,傳承創新杭州建筑特色找到了好的基礎,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據此提出“天人合一、格古韻新”建筑傳承創新的原則,為今后杭州建筑延續和城市風貌營造理清了思路。 ■ 朱國海 原杭州市規劃局局長 課題的立意很好,歷史建筑的特色研究對杭州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現代化國際旅游城市如何彰顯或是推薦杭州城市特色風貌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建筑在體現城市風貌中具有重要作用,課題能從杭州的歷史特色建筑著手研究,提出建議相當好,分類符合杭州歷史建筑發展情況。提出的建議對今后政府管理城市的重要職能,彰顯杭州城市特色上起到很好的參謀作用。 ■ 劉衛 原杭州市建委總工 課題從宏觀角度對杭州歷史建筑進行梳理,相當必要。以后可以在這個課題的基礎上再進行深入研究。這個課題頭開得好,特別是對政府的管理、規劃、建設各方面將來起的作用很多。對我們培養人才,對杭州歷史建筑特色的了解、包括今后的傳承蠻有意義的。希望通過這個課題,讓大家了解,今后新的建筑上能夠做得更好些。 ■ 陳易 浙江省古建院副院長 課題對已有的杭州歷史建筑情況進行了研究和匯總,這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課題形成的研究成果,為我們將來進一步對杭州歷史建筑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 張翼飛(司馬一民) 《杭州日報》評論員 研究杭州的歷史建筑特色對我們杭州人以及后代了解杭州的歷史文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建筑中好的東西傳承下去,特別是好的設計,典型的、精粹的東西在現代建筑上的應用,這一些的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