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積極挖掘保護民族文化 日前結束的珍珠球大賽,不僅讓黑龍江省的滿族人興奮異常,就連其他民族的珍珠球愛好者也積極加入其中。珍珠球這項瀕臨消失的滿族傳統文化活動項目,經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的挖掘、整理和推廣,加入該運動的人員目前已有萬人之多。 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館長王軍告訴記者,或許幾年前,你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還有這樣的比賽項目,但隨著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的大力宣傳和挖掘、整理,這些活動又逐漸被拾起,進入人們的視線,走入人們的生活。 珍珠球比賽是滿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項目之一,由滿族古老的活動“采珍珠”演繹而來,其比賽場面熱鬧,競技性和趣味性都很強,能夠展現出滿族群眾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熱愛生活的美好心態,也能充分反映黑龍江省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地域特色。但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像珍珠球這類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正在瀕臨消失。 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副館長張敏杰感慨地說:“少數民族文化作為文化多樣性大家庭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像魚皮、樺樹皮、刨皮制作工藝以及珍珠球、叉草球等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已經成為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雖然處于瀕危狀態,但也正在受到有序保護和傳承?!?/p> 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坐落在哈爾濱市文廟內,以收藏、研究、宣傳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風情,繁榮少數民族文化為宗旨。為了留住民族文化的“根”,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通過舉辦展覽、比賽等多種形式,挖掘、保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此外,該館還積極挖掘和傳承傳統文化。哈爾濱文廟是東北地區保存比較完整、規模最大的孔廟,該館除了對孔子文化進行挖掘和整理外,還先后舉辦了“哈爾濱文廟的建筑”“孔子圣跡展覽”等大型展覽。其中,“祭孔大典”已成為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的一個文化活動品牌。 據張敏杰介紹,雖然有的實物已經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被淘汰,有的體育競技游戲已經失去原有的面目,但為了留住民族文化的“根”,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推出了“黑龍江省民族文物實物展覽”“黑龍江流域傳統漁獵文化展”等大型展覽;每年初還舉辦滿族珍珠球表演賽、赫哲族叉草球比賽等,從不同側面反映各族人民生產生活的不同狀況和習俗,讓這些瀕危的文化活動重新被人們拾起。 除了舉辦基本陳列展覽和主題展覽外,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還借助“國際博物館日”和“世界遺產日”等大型節日,向群眾進行“直觀宣傳”。 每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都會舉辦“傳統禮儀文化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遺存展”等展覽,館內的工作人員身著少數民族的服裝、佩戴少數民族的服飾、攜帶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物件和宣傳小冊子等進行沿街宣傳。 經過近些年的努力,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已經挖掘出滿族的珍珠球比賽、赫哲族的叉草球比賽等體育項目,邀請傳承人以“口傳心授”的方式教授年輕人學習魚皮、樺樹皮、刨皮制作工藝等,收集整理了包括少數民族的詩歌、詞賦等。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整理出來的赫哲人的史詩伊瑪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針對即將入學的兒童,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每年在開學前一周都會舉行“入學拜孔子分食紅蛋”的活動,拜孔子、送紅蛋,讓現在的孩子們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針對即將年滿18歲的中學生,他們推出了“成人禮”。有的家長反映:“在參加完成人禮后,我家的孩子變化特別大,感覺一下子長大了?!?/p> 張敏杰說,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的宗旨就是發掘傳統文化的內涵,讓傳統文化更加貼近現代民眾,讓觀眾在活動中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不僅留住少數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根”,對促進各民族團結也有重大意義。(記者張建友 通訊員劉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