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就這樣“活”了
保護不等于隔絕于世,保存不等于束之高閣,展示更不等于隔著玻璃罩被走馬觀花地一瞥。走進蘇州平江歷史街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小橋流水白墻灰瓦,江南古鎮的典雅優美之氣撲面而來?!澳憧爝^來看,這兩塊石頭是紫紅色的,叫武康石,這是宋元時代的石頭?!敝懦潜Wo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指著壽安橋上的兩塊石板說。
這片街區是阮教授從小生活的地方,他對古街區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拔覀儾蛔黾俟哦??!比罱淌趯τ诋斍暗姆鹿沤ㄖL有著不同觀點,“什么是仿古?就是用現代的材料、現代的工藝仿造古代做出來的東西,那是現代的,不是古代的?!? 街區里的筑園會館是清代張氏故宅“三和堂”保留下來的第一進的部分建筑?!澳憧?,這里面有中央空調,有地暖,有24小時熱水,有電子門禁。我們完整保留了整個古建筑的外殼,但是里面掏空了,裝上現代的時尚的東西,使人在里面居住得更加舒適?!比罱淌谡f。 會館里的一堵白墻吸引了我的目光,白墻與客廳之間形成了一個回廊,回廊頂部由幾何圖形的透光材料組成,有著強烈的藝術設計感。誰能想到如此“小資”的回廊,其實里面有一堵歷經滄桑的古墻體。 在平江歷史街區,隨處可見當地的居民,或趕路,或遛狗,或喝茶聊天。整個歷史街區不是一個封閉的旅游景點,而是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清晨,人們形色匆匆騎著自行車或電動車去上班;傍晚,下了班的人們開始在河邊納涼、嘮家常。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和諧一體,江南小鎮的閑適生活圖景每天都在上演。 刺繡、熏香、旗袍、昆曲、評彈……這里的商鋪看起來更像是文化陳列館,精美雅致,散發著濃濃的古典文化味?!拔覀儗ι碳业腻噙x,更看重的是有沒有文化底蘊,能不能認同街區的文化價值和定位,只想掙錢的,我們都會勸退?!碧K州平江歷史街區保護整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青介紹說,“每一個商家都是一個景點,都有自己的文化氛圍?!? 穿過街邊的小巷,便是普通的民居,蘇州評彈博物館就坐落在張家巷3號,原址為清末民初的沈家大宅。蘇州評彈,是平話和彈詞的總稱。平話又稱大書,只說不唱,演出大都為單檔(一人),演員憑一把折扇、一塊醒木,邊說邊演,內容一般是演義、公案、武俠及英雄史詩。彈詞又稱小說,既有說表,又有彈唱,演出大都為雙檔(兩個),也有單檔和三人檔(三人)的,內容一般是描述社會生活和愛情故事。(李錦云) |
責任編輯:邵紫暉
分享到: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