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對如何將皮影藝術與現代元素融合的好奇,我去北京的什剎海皮影主題酒店尋找答案。在胡同與胡同之間穿梭著,幾經輾轉,才在一條名為松樹胡同的小巷里發現了它。 它靜靜地屹立在那里,午后的陽光灑滿了全身。透過一樓的落地窗往里看,大理石陳物臺上擺放著各色皮影人物的小石雕。輕輕地推開門,順著階梯走下去,迎面而來的是酒店的吧臺,設計簡單卻特別。大堂經理方辰之告訴我,這個服務臺由清華大學教授親自設計并雕刻而成,被賦予了一個動聽的名字“如影隨形”。吧臺上跳躍著各種皮影雕刻,被墻壁上一束昏黃的光照射著,真是名副其實的如影隨形,古典元素與現代元素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再往里走,有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小廳,里面有一個長約2米、高約1米的皮影戲臺,戲臺周圍擺放著圓木桌和沙發靠椅,供住客觀賞皮影戲,高高的天花板上吊滿了木質的小葫蘆。就在這個古色古香的小廳里,每周有三晚皮影戲表演。二樓的住客打開窗戶,便能坐在房間的觀景臺上欣賞,頗有當年戲園子的感覺。 酒店的25間客房,按照生、旦、凈、丑劃分。方經理介紹說,房間深色的木質門上都印有代表各自屬性的皮影人物,并給這暗色的皮影加了一束光線,顯得格外和諧。 夜幕降臨,這才發現戲臺上空的天花板是透明玻璃材質的,隨著夜色變深,天花板上的小葫蘆亮了起來,天空的暗色與小廳的明亮相呼應,顯示出一種別樣的民間生活氣息。我也隨著酒店的住客一起參與了這場皮影盛宴,隨著“咚咚鏘鏘……”急密的鼓點響起,周圍的燈光暗了下來,皮影表演《鶴與龜》開始了。靈動的光、跳動的影、歡快的節拍,結合得如此生動自然,形成一幅古韻叢生的畫面。 我國的皮影藝術曾經歷風雨劫難、起落興衰。如今,隨著文娛生活日益豐富多彩,這門傳統民間藝術的地位顯得日益低微,令人不禁覺得可惜。這積淀著深沉文化底蘊的民間藝術倘若消失了,將是多大的遺憾??!或許酒店的經營者和設計者正是希望以微薄的力量來喚醒人們對皮影藝術的重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