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采風活動推動新時代美術繁榮發展
諸迪
“美術里的新時代——中國美術家協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風活動”歷時近一年的籌劃籌備,得到全國美術界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響應,是全國美術界首次開展的大規模、長時段的全國性主題藝術實踐活動。本次活動吹響了新時代美術工作者繼承優良傳統、響應時代召喚,以筆墨回應時代、以行動服務人民的集結號。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在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10周年之際,我們組織廣大美術工作者再一次出發,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真情聆聽時代發展的鏗鏘足音,真心感受人民群眾的摯熱情感,真切體會改革創新的火熱實踐,努力捕捉偉大時代精神,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懷!這是新時代攀登藝術高峰、創作時代精品的必由之路。
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踐行黨的文藝方針、踐行文藝創作宗旨使命的必然要求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和文藝繁榮發展。
80多年前,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在延安整風關鍵階段,毛澤東同志主持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吨v話》鮮明提出文藝要為人民大眾服務,并明確強調文藝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由此掀開了中國革命文藝的新篇章,形成了全新的人民文藝潮流。72 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
堅持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一貫立場。源自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最根本的立場和最鮮明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文藝先進性的具體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是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在文化事業中的具體體現,充分彰顯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新時代、新征程,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作為藝術表現的主體,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努力提高藝術家閱讀生活的能力,以新的視角不斷發掘塑造更多展現新時代精神風貌,深受人民喜愛的人物形象。以人民為中心,就要不斷創新藝術表達,提升作品的藝術質量,以更加立體、更加飽滿的藝術形象鐫刻豐富的時代記憶。以人民為中心,就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不斷豐富文藝表現形式,拓寬文藝表達空間,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文藝工作者應該努力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踐行人民宗旨、增進人民情感,主動走到生活深處、走進人民中間,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更多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
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藝創作捕捉時代精神、塑造人民形象、創作精品力作的必然要求
文藝是時代精神的火炬,是引領時代前進的旗幟。時代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體現在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中。只有深入生活,走進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一線,才能敏銳地捕捉到時代的變化和發展,感受到時代的氣息和脈搏。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塑造人民形象的關鍵所在,也是中國美術界長期以來的優良傳統,是無數美術家、無數創作實踐總結出的一條藝術創作法則。黃土畫派創始人劉文西先生一生扎根陜北,數十次深入黃土高原,與當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那片廣袤而厚重的土地上,他用手中的畫筆,刻畫出勞動人民的艱辛與勤勞,反映出一代代黃土地人堅韌不拔的精神。著名人物畫家黃胄先生,一生致力于深入生活、觀察生活、表現生活,他的作品無不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真摯的情感。他常對學員說,“別跟著我的屁股后面走,走你們自己的路,多深入生活”,把生活的感動畫出來。長期扎根川藏地區的版畫家李煥民先生,同樣將對真實生活的感受作為自己創作的靈感源泉,作品飽含著他對藏族人民的深厚情感和人文關懷,他曾經說過,“如果沒有這些經歷,我不可能有那些作品?!钍莿撟鞯奈ㄒ辉慈@句話是絕對的真理”。這些前輩大家用他們的親身實踐告訴我們,創作精品力作,不僅需要藝術家具備高超的藝術技巧,更需要他們有深厚的生活積累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生活的沃土中汲取養分,在人民的懷抱中尋找靈感,美術創作才能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才能創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優秀作品。新時代,我們要創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深度、藝術高度、情感溫度的優秀美術作品,克服和矯正當前美術創作中存在的同質化、圖解化和概念化現象,賦予作品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這一必由之路。
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聯、協會發揮“兩個優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盡責的必然要求
文聯和協會是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團結引領廣大文藝工作者、推動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職責。當前,我們正處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建設文化強國,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建設文化強國需要以文化繁榮興盛為支撐,需要有名家大師輩出、名篇大作涌現,不斷攀登新的文化高峰。
文聯和協會要充分發揮組織優勢與專業優勢,自覺承擔起新的文化使命,把做人的工作與推動優秀創作有機結合起來,為藝術家的創作生產營造良好環境,創造有利條件。這次大采風活動,就是要立足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組織動員廣大美術工作者走出畫室,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在火熱的生活實踐中捕捉創作靈感,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
為確保本次大采風活動取得實效,還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提高站位,精心組織,務求實效。這次大采風活動和同步開展的主題美術創作活動,是全國美術界學習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創作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改進美術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的積極探索,意義重大。要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切實把提高創作質量作為美術創作的生命線,這也是對這次主題活動成效的根本檢驗。中國美協在認真總結以往經驗與不足,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制訂了這次大采風活動的工作方案,力圖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調動各層次、各方面的積極性,改進組織工作機制,強化“全國美協一盤棋”理念,上下聯動、區域聯動,做到創作選題共享、創作力量共享、創作資源共享、創作成果共享。要把主題創作與大采風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把大采風活動與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把主題創作與采風活動和人才培養有效銜接起來,把創作采風活動與美術界行風建設有效連接起來,體現改革創新的時代要求。特別是在采風活動中要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中國美協采風活動紀律要求,力戒形式主義,不給基層造成負擔,體現良好作風。各地美協要在中國美協總體部署的基礎上,結合實際以細化實施方案,特別是要積極主動與當地需求對接,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地服務各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是要積極探索,綜合施策,建立長效機制。這次集體采風活動更重要的是一次國情教育與集中培訓,搞精品創作就靠一兩次是遠遠不夠的,要及時總結各地在采風實踐中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深入分析各種需求和有效路徑,創新工作舉措,打通難點堵點,探索建立系統化、常態化的長效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集體采風與個人駐留相結合、短期寫生與長期蹲點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有效激發創作靈感與創作熱情,調動美術家自身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引導廣大美術工作者處理好個人創作動機與時代需求之間的關系,將個人藝術追求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升作品的思想高度與藝術水準,在服務人民、書寫時代中實現自身藝術理想與社會責任的統一。
三是要加強宣傳,強化導向,樹立良好形象。要切實加強宣傳策劃,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宣介活動的意義,發掘典型案例,強化輿論引導,形成鮮明導向,引領行業風氣,展現新時代美術工作者的精神面貌,樹立美術界的良好形象。同時,要充分發揮各級美協、各類藝術機構、媒體平臺的聯動效應,強化對創作成果的傳播推廣,推動優秀作品進入展覽場館、融入公共空間、進入大眾生活,讓更多的人了解美術創作的過程,感受美術作品的魅力,讓美術真正走進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
人民需要文藝,文藝更需要人民。文藝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文藝工作者要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十年前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叮囑猶在耳畔,讓我們乘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東風,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高舉起火紅的旗幟,到人民中去,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再出發?。ㄗ髡邽橹袊穆擖h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供稿:《美術》雜志社)